系统的根基

2022-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尘世知行者

这个世界上分两种场景,一是规则明确、信息透明,更多的是信息多维的复杂系统。

大多的工作流程、体育竞技、棋类活动,信息公开透明的、规则明确,大家在相同的规则下比就是了,我们从小大的受教育系统也是这样。

人工智能之所以率先在国际象棋上形成突破,就是可以计算、可以通过数据喂养快速迭代,即便是号称“复杂”的围棋,在阿尔法狗面前,知道对方有多少棋子,可能会有多少种下法,也就是说,只要是可计算,计算量再大也不是复杂境况。

而人生真正面对的、尤其是涉及选择方向的都是多维度的复杂境况,掌握的信息永远是残缺、片面的,由之作出的判断只能是凭概率、碰运气。

在规则明确场景中,比如体育竞技,看录像回放,就会知道哪里出的错,然后进行改进。

但是复杂场景就不行,只能基于当下的、有限的、通常情况下不知道是否有价值的信息做出目前(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导致的结果当然是不确定、不可知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得到的只有残缺(很多时候极度残缺)信息,但必须做出决定,结果出现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可能找出确定的原因,能做的只是在自身可控的因素上下功夫。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构建系统的主要原因,决策和结果必须分开审视,而且要刻意训练成重系统、轻结果的大脑反射弧。

“尽人事听天命”,以及佛家讲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都是至理。

现实中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恰恰就是:把最终的结果和一开始的判断联系得过于紧密,用结果反推判断。

一个结果是一个概率,用唯一的样本量来质疑系统的决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思维陷阱。

我们应该着重打造依托概率的决策系统,只专注于做出概率大的的决定,关注过程,在可控范围内做到最好,不在意结果,这个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模式。

但是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容易,人是看重结果的生物。

我们总是会以结果和成败来论英雄,而不去审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是做了正确的决定。

要知道技能、资源、准备是需要经过外界检验的,再强的才能、再周全的准备,也可能因为运气而失败,我们能做的都是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减少风险,但不可能预知结果。

人类的本能是习惯稳定、追求安全的,我们希望能够理解和把控这个世界,在不确定和随机性面前会无所适从,我们无法接受一切东西都有随机性,所以总是习惯性的想因果,总想着能够识别出某种确定的模式来。

一种模式适用一种境况,多样的模式帮助我们生存下来,让我们的大脑可以认知,可以记忆,可以有思维模型,但是反过来也会阻碍和影响我们的决定。

构建成以概率为根基的系统,把决定和结果分开,这样就会理智、冷静的凭系统应对复杂世界,出现了坏结果,只是运气不好,不要苛责自己;有好结果,也只是运气好,千万不能太骄傲。

认知上的差别会决定一个人境界的高低、成就的大小。

把结果和决定分开来判断,我们就应该始终向最有可能成功的事情上,不断地去下注,不在意一时得失,即便是一次两次甚至很长时间里没有成功,有系统就会知道只不过是运气还未到,持续努力,不用太在意结果,关键就是始终要做那些更大概率可能成功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