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咬紧牙关的灵魂

柴静在《看见》里描述了一个人。谢洪武,有人说看见他捡了一张蒋介石投的反动传单,无卷宗,无判决,无罪名,无限期,被超期羁押了二十八年。
出来的时候获得六十多万元的国家赔偿,但年过六十,没有亲人,关节肌肉萎缩,语言能力基本丧失。
人在面对没有来头的不幸时,甚至连说一声“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被迫的接受命运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不公。
读到柴静描述的这一段,潸然泪下。这让我想起槐花树下寂寥的背影――我的爷爷。
他的一生遇到了太多的无奈,但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世沧桑。我常常用“咬紧牙关的灵魂”去形容爷爷。
小的时候,我常常靠在他的臂弯里,他靠在我们院子里的槐花树下。
微风吹来,满院槐香。我摸他小腿暴起的青筋,幼稚的问他我的腿上怎么没有。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是他被迫挖河累的了。
爷爷还很小的时候,太爷爷就去世了。土地改革后,我们祖上的地被没收,家里的人都是有“成分”的人。
那一年河南下大雪,太爷爷一个人赶着十头牲口冒雪走了三十多里地,回来一口饭都没吃上。
隔天,就生了一场大病,早早去世了。爷爷很少提起他的父亲,也不曾有过一句怨言。倒是奶奶常常说:“你说我们有啥错,巴结了百十亩地,又不是偷又不是抢,凭啥说收就收。”
爷爷还是少年的时候,热爱读书,任谁叫他也不出去,总是待在屋子里读书写字打算盘。家里实在的困难的过不下去了,爷爷和太奶奶一起去讨饭。
一路从河南走到安徽,只要到了二十斤黑豆。生活稍稍好一点之后,爷爷开始了他的上学生涯。他说,那个时候上学都是走几十里地,背上一星期的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
爷爷对待学业爱的深沉,或许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再也不想过以前的穷日子了,他总是拼命的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中学读完的那一年,淮阳县的老师请他去教学。但是命运有一次没有眷顾他,队里的队长不让去,说有成分的人不配教学。
这酿成了爷爷一生的最大的遗憾,他本应在三尺讲堂,传授文化知识,而如今却只能在一个小乡村里为红白喜事写几个毛笔字。
在那里,没有人懂他。我本是一个泪点特别高的人,但每次想起爷爷,总是动辄大哭。
今年暑假,我回去看他们。爷爷样子没有变,依然是记忆中温和的样子,只是满头的白发掩饰不了岁月的沧桑。
偶尔地,还像小时候一样,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爷爷话不多,也很少提往事,常常靠着槐花树,默默的看着地面。
有一天黄昏,我和爷爷去后院找爬蚱皮。我拿着棍子去敲树枝,爷爷在地上捡。我们找了五十多个,爷爷说,卖了它够吃好几天的馒头了,还督促我快点走。估计是怕奶奶又说他回去晚了。
吃过饭后,我搬了板凳坐他床头前。看他一只手拿着蒲扇驱赶着苍蝇,另一只手夹着我给他裹的烟,隔三差五的和我说上几句。
我问爷爷,他这一生值不值得?他说,当然值。他很满意他现在的生活,有饭吃,不用发愁。听的我心酸落泪。
生命是什么?我曾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带我的孩子来到这世间,我肯定是想带他体会这世间的美好的,并不是带他来受苦的。
生命的独白?爷爷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并没有说过一句怨言,没有谈过一次悲伤,我轻易地被震撼。
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所有必须经历的不过是为了让生命更加饱满。所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总是应该感恩着,幸福的,向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