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难以克服表达不力的问题
01
问你一个问题,最近几年,是不是因表达而产生的困扰越来越多。
比如在会议室,明明脑子里有一些不错的想法,但想张口时却表达不出来。
或者在向别人解释一个自己的方案项目时,别人有点听不明白,你越解释,对方越是听得一头雾水。
请注意,为什么刚才我问的是:“最近几年”呢?
准确的说,其实是从2011年开始,突然,身边大量的人都开始用iPhone4,随后,我们迅速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
除了科技带来的巨大方便以外,每个人的自我也开始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当然,这里面包括你的表达。
02
这种转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传统社会中,个体之间都追求活得相同。比如小时候在国企大厂里,豆腐块式的居民楼都一模一样,家家户户的物品、生活方式、以及每天的谈资也都差不多。
但在现代,每个人都越来越不同。首先大家职业就差别很大,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同时,每个人都开始追求自己的喜好,比如看电影、健身、瑜伽、手绘、长途旅行等等。
每个人的不一样,就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沟通成本变高,尤其是老同学或家人之间,相互看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
2、在过去,普通人更像社会的螺丝钉,社会角色比较单一,很多人95%以上的表达都集中在身边几个人身上。过去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中心化”的结构。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比如单位的厂长,是社会网络的中心点。他的表达还算流利。而对于其他人,表达并不是刚需。
但随着信息时代突然来临,“去中心化”的现象逐渐形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这时候表达就非常重要了。比如你虽然是公司普通的员工,但可能是读书会的组织者,你就需要通过各种努力做好这个组织。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社会大转变,每1年的进步速度,可能相当于农业社会1000年,工业社会100年的进步水平。
也许在之前,表达技能还不那么重要。但在今后,表达就是你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表达这个技能,是一个训练起来性价比很高的技能。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调整一下思路,就可以做到自己表达的巨大突破。
03
如果你经常看我的文章,应该很熟悉我的习惯。我通常喜欢把解决方案形象化为一个事件,因为形象的东西方便你的理解和记忆。
在道长的《表达模型30讲》整个系列中,我会给你带来足足30个这样的事件模型,值得您的期待。
今天是《表达模型30讲》中,我为你分享的第1个表达模型,我把它称为“爬到树稍的爱情”。看看你为什么难以克服表达不力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解决。
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一个男生爬上一棵大树,找到一个房间的窗户,对着里面叫醒自己心爱的少女。其中:
1、“一棵大树”-代表表达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像大树(树干-树枝-树叶)那样,建立自己清晰的结构。
2、“房间的窗户”-代表表达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沟通视窗”。
3、“少女”-代表表达的第三个问题。你总是很难琢磨一个“少女”,她们充满含蓄。这表示我们在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间接语言”。
04 “一棵大树”
这个世界上99%的树都有一个固定的结构——树干、树枝和树叶。有固定结构的东西,别人才很容易理解。
因为人类的“脑语”逻辑,脑是大脑的脑,语是语言的语,往往是以抽象理论而存在的,你可以想象那是一堆放满了杂乱的面包和香肠的地方。
而在表达的时候,你必须按一定规则把这堆杂乱的面包的香肠组合成一个个的”热狗“,也就是一种框架,别人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
一场发布会上,如果你这样说:我们公司准备推出一款跨时代的手机设备。它的功能和之前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完全考虑到客户的需求。而且我们是一家经验丰富的公司,以前也做过电脑,打印机,以及各种小的电子设备。当然,这得感谢一直以来客户的支持,还有整个董事会的英明决策。对了,大家应该记得我们公司还是一个软件领域的领头羊,曾经让音乐领域让行业做出很多改变。
这就是一个脑语没有转换的发言,就显得十分平庸。
而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框架,就可以让发言说得非常精彩。
比如,使用“时间框架”,我们看看乔布斯在推出第一款苹果手机时,是怎么说的:
“苹果公司是一家革命性的公司。
1984年,推出Mac电脑,改变了整个电脑行业;2001年,推出iPod随身听,不仅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也改变了音乐行业;2007年,推出苹果手机,我相信它将改变更多行业”。
是否神就是神呢?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空间框架”。
比如在面试时可以这样介绍自己:我之前的大学生活,主要是在三个地方度过:教室、图书馆、学校的演讲练习厅。
这就简单且巧妙地突出了自己是一个喜爱学习,并且擅长演讲的人。
再比如你在会议室介绍一周的工作情况,可以这样讲:上周我有三天时间出差,在火车上我写好了这周要用的研发材料,在外地酒店我写了一份下个月使用的营销报告,回来后在办公室我和同事昨晚了整个设计稿件。
这就是利用了“火车上”、“酒店”以及“办公室”等别人熟悉的场景,清晰地汇报了工作。
建立表达框架的核心是,利用听众熟悉的信息。
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会提供更多的表达框架,足以让你对自己的表达得心应手。
05 “房间的窗户”
当你爬到树上,找到对应房间的窗户,才能看到自己心爱的少女。
人与人之间说话也是一样,很多低效的表达,都是因为双方根本没有站在同一窗口中,形成“你听不懂我,我听不懂你”的局面。
比如你给同事说:“我不满意你的设计。”这就容易造成歧义,因为多数人会以为你是“不满意他的设计能力。”所以他们的火,蹭一下就容易起来。之后的沟通肯定效果不理想。
而其实你可能只是想表达,“不满意他这次的设计稿”而已。
很多人表达,习惯自己预先设计了一个虚拟听众,导致他和谁说话都是一个语气和一种表达,很难根据不同的表达对象进行调整。这也同样很难让别人理解他的意思。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介绍一种沟通视窗,叫“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点击文稿中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我们遇到的四种不同情况,需要分别处理,各有特色。
第一种是“公开象限”-我知道,他人知道。在所有人中,公众人物的公开象限最大。也可以反过来说,公开象限越大,名气越大。
第二种是“隐私象限”-我知道,他人不知道。我们有时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在与人交流时,我们自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很清楚,但是他人却迷惑不解。这需要我们把对方当作小孩,说得越简单、清晰、形象越好。
我们经常犯的问题是,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别人可能不太喜欢或不太需要我说这么细节的东西。
但是恰好人们总是喜欢打听细枝末节,尤其是女性。多给别人介绍一些你自己的细节,一般都很受欢迎。
第三种是“盲点象限”-我不知道,他人知道。这就是我们认知中的黑暗地带。我们需要用“恳求”反馈的方式,不断向别人提问,以获得真实情况。
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因素“提问”。
以前我们都在说倾听,但学会“提问”才能保障更好的倾听,从而更好明白别人的意思。
比如你刚刚分享完你的演讲,现在是提问时间。而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提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如何获得独立思维?”
这时候你不应该着急回答,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他的真实目的,所以应该重复提问:“你所指的独立思维,是指在一种在从父母那里获得独立的行为,还是一种思考方面的独立呢?”
关于“如何学会提问”,其实有一些让你更高效的技巧。我将在之后的系列中,专门拿一期音频来做深入探讨。
第四种是“潜能象限”-我不知道,他人不知道。代表着我们的潜能。而“潜能象限”是最麻烦的区域,通常是大家在商讨一个新的东西,这个时候需要大家随意发言,但切记相互之间不能指责和评判。
比如有一场银行内部的讨论会上,他们在讨论如何更好吸引存款,一个柜台业务员直接说:“我认为应该直接拒绝那些普通客户。”
所有人都楞了,行长想立即批评,但是主持人示意其他人不要去否定。
而事后发现,直接拒绝普通客户,其实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办法。那个时候还没有网银,柜台的时间就是金钱,而VIP客户的存款量通常都是90%以上。
如果当时就遭遇到了很多否定的声音,这位业务员恐怕就不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意思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沟通就是一种从二、三、四种象限过度到第一象限的过程。
06 “少女”
你总是很难琢磨一个“少女”,她们充满含蓄。这里指代一种人类独一无二的沟通技巧“间接语言”(Indirect language )。
间接语言最早由美国神经语言学家斯蒂芬·平克提出,是一种人类为了照顾自己利益和彼此感受而经常使用的含蓄语言。
举个例子,一个男人闯了红灯,被警察拦在路边。
然后他想贿赂这个警察来逃掉这张罚单,这时候他有两种表达方式:
第一,他可以说:“放我走,我给你200块”
第二,他可以把驾照和200块都递过去,然后说“这件事,我觉得在这解决就挺好的,不是吗?”
当然我们并不是推崇这种逃逸罚单的行为。
但是很明显,从表达方式上来说,第二种方式要比第一种好。
再看这个例子,驾驶者不知道他遇到的警察会不会徇私枉法,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贿赂,他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就会增加,因为万一他遇到了一位刚正不阿的警察,他就会引来警察的勃然大怒。
如果用第二种方式,刚正不阿的警察无法判定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术是否在贿赂,而如果想要接受贿赂的警察有可能就接受了。
这种话明显让这位驾驶者的风险下降了。
形成“间接语言”的核心原因是“你不清楚对方的价值观。”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在面试,或给别人介绍一个产品时,我们经常表达不出,脑子里本来准备好的内容。
这正是因为我们不清楚对方的价值观,比如面试时,你不知道面试官更喜欢你有创新精神、还是更喜欢你循规蹈矩,所以你就不由自主用“间接语言”来应答对方。到最后就发现你的表达不清不楚了。
07 今天收获
今天的收获是,如何克服表达不力的问题,我们用到的是“爬到树稍的爱情”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一棵大树”:这部分主要是说表达框架,你应该像一棵大树那样,在每一次表达中,建立一个别人耳熟能详的框架。让自己的思路清楚。
2、“房间的窗户”:对方理解不了你的意思时,这主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经常都没在同一个视窗下。而我们的表达,是努力让彼此都进入“公开象限”,这样大家彼此的沟通都非常清晰。
3、“少女”:这部分主要是因为彼此价值观的问题,因为不了解别人的价值观,而使用“间接语言”。关于间接语音和直接语音的切换技巧,我们将在之后的课程中专门提及。
电影《超体》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环境恶劣时,生命会关闭自己,追求孤独的永生;环境友善时,生命会打开自己,追求繁衍,以此把知识传递下去。
在越来越繁荣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把生命打开,表达会越来越丰富。
表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思维的问题。不用担心,道长会和你一起,深入思考,一起解决我们的表达问题。
08 课后练习
听完今天的表达模型,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一直以来,你在什么场景下因为表达的问题容易产生懊悔呢。
你可以尝试用今天所讲的“爬到树稍的爱情”模型,把它重新演绎一次。可以把练习写在评论区。
本课程由简书大学堂出品
课程讲师: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课程介绍:有效训练你的沟通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