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散步,拾美一路
散步,是曾经居于乡下的我最喜欢的饭后活动,恰在阳光正柔的黄昏,漫步乡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看到《美学散步》这一书名的时候,我是惊喜的,当初随心所欲踏出的毫无逻辑的步子都重回脚底,仿佛他乡遇知音,散步的确是能捡拾很多“美”的。就像宗白华先生所说“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而今栖身城市,散步的闲情逸致似乎也被打磨了一些,或许是少了乡村的宁静和独处的孤独,在网络的打扰和人群的喧闹中,我有些无所适从,渐渐地便忘记了当初那个爱散步的自己。宗先生作为一代美学大家,走过的路自然非常人所能及,他用文字将一生所拾捡到的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学的花园世界,从文艺的空灵与充实这条大道启程,跨进中国和西方两扇大门,美被一点点的抽丝剥茧,最终文学与艺术呈现出最典雅清晰的美。在《美学散步》中,我才回念起当初散步时折过的鲜花、捡过的燕石。
一眼就被“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所吸引,因为从小对笔墨挥毫的接触,我对中国书法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想着曾经的喜悦、落寞与烦恼都曾在笔尖挥洒,我对于书法美学就难免多看了几眼。单纯的喜欢和深入的研究果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从宗先生诗意的语言中所学到的大大补充了当初自己对书法欠缺的思考。
书法是有情感的,“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喜怒哀乐全然流露于字里行间。书法还是有形象的,“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第一次深刻感知到一个文字也是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它有骨肉筋血,和创作者同生。
中国汉字何以成为艺术品,又何以流露文艺美,因为诞生的特殊,起始于象形,也因为书写之特殊,用笔成于兽毛。只有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是实用之外的产物,同时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因此汉字与毛笔墨汁的结合并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我们借书法传达的,是一种民族美感。
当一幅《兰亭集序》铺排在我们面前时,中国书法的美学便在用笔、结构和章法三方面给了我们最完美的诠释。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在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的自由中,千万笔书法统于一笔,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一笔所成,中国书法之美就是势、是力,就是虎虎生气的壮美。结构就像建筑,空间分布将虚实完美结合,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中有不同体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态,空间美感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性格。规矩中的自由创作,有法基础上个性风格的飞扬,戴着脚拷跳舞的飞扬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书法艺术美,从形式章法中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意境。
在这场美学散步中,我还了解了太多太多,仿佛真从希腊哲学中走到唐人的民族精神中来,好像真习得了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也似乎和宗老先生一起,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和他一起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和他一起倾慕赞美生命活力,沉思宇宙人生的哲理。感觉整本书都是老人在散步中偶然的一回顾,闲闲的碎语,可它却字字珠玑,教会了我很多。
这是散步,这是美学,在慢节奏中重新抚摸,那些记忆中曾拾捡起留作回念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