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感受生活的心,写作也就不存在了
【无戒学堂日更第五天】
还好坚持住了,努力去感受生活了,不然可能就没日更第五天了。
已经日更了四天,起初第一天打开文档,脑子里一片空白,实在是不知道写什么。不是没有写过日更,只是太久没写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每天为了日更“拼命”去感受生活的状态。
那个时候走路、吃饭、玩手机、睡觉每一个感官都在感受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觉得,那些字好像在自己的脑海里“蠢蠢欲动”,所以写的时候,也没体会过什么阻碍。
什么留心观察生活啊,翻找素材啊,做摘抄啊。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根本没在开始前留意过这些事,只是听从自己的心,想写什么就自然而然的记住了什么,我的心趋使我做所有能记下当时感受的事。
朋友和我说他发现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那些都有点散文化,他读不懂。我说我也是感同身受呢。余光中先生曾说:“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是时候,才会思索“什么叫生命”这样的主题,才会归纳和整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最后超越自我,形成一种独特的思想。
后来在书中读到了余光中先生的这句话,觉得说的特别对呢。白天的时候,我多数不会更新文章,因为觉得自己“心浮气躁”,身体和灵魂都在劳累,偶尔的放松也只是以刷刷短视频、或者翻翻微博、朋友圈的形式。
大脑应接不暇的处理所有接收的信息,只有到了夜晚,独自一人的时光才让自己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就有一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时,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得灵魂前来追赶。
于是能让自己听听内心得声音的这段时光,我常用来写写东西。字数不限,想到什么写什么,可能是白天刚发生的事,或许是很多年以前的人。放纵自己去写,等到第二天或者更久的以后,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当时的文笔还不错,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话。或者一脸鄙夷,怎么这么矫情。好的坏的都接受,因为那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近参加了无戒学堂的日更活动,慢慢想起自己写作的初心——嘴里说不出的话,我想通过文字表达。现在写不出来东西,很大原因的是我关闭了感受生活的心。就在第一次日更的时候,我盯着空白word文档发呆,脑子里思索万千也没什么想让我提笔的东西。无意中抬头,发现洁白的墙壁上有一处蚊子血。
目不转睛地盯着它,我感觉到自己的脑子开始运转。某个瞬间,闸门打开,我的那些字符能开始自由组合了。
于是我的第一更其实名字应该是“天花板上的蚊子血”,但最后尽管我没用这个,但是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写作的奇妙和乐趣。
每日一话——第659话
持续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