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样用智慧成为丈夫的妻子、情人、朋友?
题记:从今天开始,陆续通过推出古今中外女性成长的故事,启发你的思考;也讲诉身边的女性故事,让我们看到更多精彩的不一样的人生!
她年轻时的照片她出身开明世家,却嫁入旧式家庭,甘愿成为灶下婢。
她才华横溢,早早出名,却甘愿做为绿叶,为他作陪衬。
她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在婚姻中不断付出,也不断成长。
她生于北京,父亲曾是北京一所政法学院的教授,后来历任江苏、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和京城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后来又做过《申报》副总编,家学渊源。母亲则知书达理,与父亲保持着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正是母亲这样的榜样,为她以后在婚姻家庭中妥帖周到地处理各种关系树立了标杆。
与先生一起留学英国,读书、生活自得其乐
她24岁新婚后,就与先生一起来到牛津。先生是公费留学,她则选择作旁听生,每天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把自己想读的文学经典一一补上。先生更是爱书之人,于是常常两个人就是这样的景象:拉上窗帘,相对读书。
读书之外,每天出去“探险”,保持着对生活的小小乐趣,每次从不同的路线走,观察不同类型的房子,猜想不同人的身份,总能把生活当成故事一样来读。
即使是做饭这样的琐事,也能从中发现乐趣,既满足了先生对美食的追求,还成为朋友们经常聚会的由头。
一年后,孩子出生,新手妈妈仍旧从容淡定。她在医院里尚未出院,缺少生活经验的先生却常常闯了祸过来说,一次说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没关系,我来洗”。
下次又说把台灯砸了,或者门坏了。
“不要紧,我来修”。
于是,先生对她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又感激不尽,她回家就真的全部搞定。
与公婆相处,处处体现周到体贴
先生出身于望族,也是老式家庭,公公是家里的绝对权威。
公公希望在清华任教的先生能够到他身边去工作,同时也可以侍奉左右。而她则认为先生的工作尚不满一年,这时候换工作并不合适,于是她主张去跟公公讲清楚为什么不去的道理。而先生是个孝顺之人,想要顺应父亲的意思,这样两人的意见有了分歧。这次,她认为自己应该据理力争。
她回到自己家,想听听自己爸爸怎么说,而爸爸的一言不发让她明白: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应该自己决定,即使是妻子,也只能把道理说出来,不应该干预,更不应该鼓动先生反抗父母。
于是,她决定充分尊重先生的选择,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不勉强他。
正是这样的豁达,也让先生没有陷于父母和妻子之间的两难境地,她只是陪着他,没有给他增加更多烦恼。这样彼此体谅、互相尊重也成了婚姻幸福的一大法门。汲取上一代人在婚姻中美好的品质,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巧妙灵活应用,应该是我们为婚姻保鲜的重要方法。
她和先生事业上的伴侣,始终相守,不离不弃
她虽然是独立女性,却始终把他的治学事业放到第一位。所以在艰难的抗战时期,在家做惯大小姐的她甘愿做灶下婢,却并不觉得委屈。她充分了解先生的价值,愿意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和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时,她也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四十七岁自学西班牙语,历时二十余载译就《堂吉诃德》。正是这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让他们可以互相吸引。即便在政治运动的年代,仍旧不离不弃,相互扶持。
因为她认为只要一家人相守在一起,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都可以克服。
因此,即使他和他们的女儿先后离她而去,只剩她一个人在世间,她仍旧把整理他的笔记、书稿做为自己未竟的事业,为持续发挥他的价值燃烧自己。
得妻如她,何其幸运!
她就是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