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值得被这个焦虑的社会等待系列二
(一)如果让一个成人抱起一个婴儿,你能想到几步?
像把大象放在冰箱里一样简单,最多三步:走近、抱起、放下。
我们想不到更多的步骤。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刚出生在世界上的小家伙怎么会懂?
场景一:你突然来到A婴儿面前,没有预告,没有眼神交流,生硬快速抱起婴儿。然后一边看着手机里的信息。
场景二:你轻轻走到B婴儿面前,弯下腰,看着他的眼睛,轻柔地说,我要把你抱起来了,然后等了几秒,再慢慢将手搭在她的身边,慢慢移动你的身体和她的身体。
这两个场景在A、B孩子脑海中分别会留下怎样的信念?
我是一个重要的人吗?
我被认真地对待吗?
这是一个信任的世界吗?
A婴儿和B婴儿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长久积累,这些婴儿长大,那些温柔或粗鲁的方式就这样留在他们的生命里,成为他们安身立命一生的安全感。
但是做到每一次这样温柔对待婴儿,对新手父母来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能7*24小时不停尊重温柔回应婴儿每一次换尿布、喂奶、洗澡、哄睡的需求?
那我们该怎么办?
“全心全意*一点点时间”远远大于“三心二意*全天陪伴”
与其24小时不打烊苛责自己做一个好爸妈,不如不被分割、全神贯注的陪伴一刻钟。在那一刻钟里,你是婴儿的整个世界。至少在那短短的十几分钟,我是全然被爱、被关注,我是重要的。
人之初,不在于你究竟花了多少时间陪孩子,而是在陪的时候,你的心和他的心是不是通过眼神交流、语言预告、温柔慢动作这些仪式在一起。
这就是美国RIE理念倡导的Undivided Attention不被分割、打扰的关注。
对新手父母的一条现实建议,在状态好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一段不被打扰的关注。放下手机,告别肉体出席和心不在焉,只是简单在一起。如果没有力气,与其强打着精神,不如想办法先休息,婴儿不需要那么多你陪玩他的时间,他也可以一起陪你休息。
(二)一生中,我们要给婴儿换多少次尿不湿?
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例行公事,把它完成的意愿太强,几乎没有想到对于婴幼儿来讲,教育就藏在每一次如何换尿不湿中。
婴儿A被大人拽着双腿,强按住套上尿不湿。
婴儿B听到一个声音,“我要给你换尿不湿”,随即看到他熟悉的脸,他能看到对方的眼睛,继而听到一个声音,“我可以吗?”随即每一次移动他的身体,他都能听得到预告。
而我们给孩子换7000多次的尿不湿中,慢慢积累了婴儿A和婴儿B对于“何为尊重”这个教育的答案。
照顾本身就是最无声的婴儿教育。
这是RIE教育最为核心的理念之一。所以0-2岁的婴儿教育哪里有课程体系?
如果非要说婴儿课程体系,那就是吃奶、睡觉、洗澡、换尿不湿,这样有规律的照顾。不是被分成了音乐课、艺术课、体育课和脑潜能开发。这么小的孩子,在一切如新生全然吸收的阶段里,哪来的分科教育呢?
那是成人假象的婴儿,不是真实的婴儿。
幼儿园小学化,婴幼儿早教幼儿园化,带着孩子马不停蹄地赶场子,频繁看看同侪压力中别人家的孩子,频频跺脚,心急如焚,这是多少中国父母的心灵写照。
在米来未来婴幼儿观察课堂上,我极少见到没有报过分科教育为主的早教机构的孩子。看着这些奔波的小宝贝们,想到他们的吃喝拉撒固定作息被那些分科早教方便大人自主约课、不固定时间的日程表打乱,孩子们晕头转向,失去了一日吃睡玩固定流程的安全感,他们除了不明缘由闹情绪以外,还有什么发泄渠道?
而空留带孩子赶场子、费力不讨好的我们站在那里,不明白为什么的困惑掺杂一丝丝委屈等着被发酵成一场情绪暴风雨。
(三)婴儿真正需要什么?
婴儿的需要有三:有规律的照料、不被打扰的玩耍和睡觉。
1. 有规律的照料需要我们大人去学习如何去尊重方式照料,正如上文提到如何抱孩子、如何换尿布,需要如持证上岗一般严肃专业的学习。米来未来作为一家幼儿园,永远把家长先上课放在孩子排队等待入学时,所有考量因素的第一位,而米来未来上幼儿园之前的亲子课更愿意被称为一门婴幼儿观察的家长课。虽然目前推广各种形式的家长课都很难,但我们希望用很久很久的坚持来等待家长课普及比幼儿园普及还广的那一天。
2. 不被打扰的玩耍,在中国越来越难。好像在我们的文化中,一个不作为的妈妈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我们习惯做的多,我们更习惯靠做的多来表达我们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而一个24小时被陪玩的经历,对于一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婴儿来讲,实在是一种折磨,在陪玩的拉锯战,作为一个仿佛拥有一切权利的大人,克制自己不控制太难了。于是,不是孩子玩,而是我们控制他们玩,谁能在控制中找到自己?
孩子是通过“自己做”来“做自己”。
3. 没错,第三个真的是睡觉。
RIE创始人Magda Gerber,爸妈少做,多去观察,最能享受为人父母的快乐。Observe more, do less, enjoy most.
你与轻松育儿,只差一场专业的学习。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