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志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阿城《文化不是味精》人性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36人  饼子啃书

导语:读书是为了明智,但我们往往容易在读书的过程中,被蛊惑,被误导,这里有一个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词叫“纵深”,纵深的理解可以通过照相机拍照来形象的比喻,我们透过相机选择镜头长短,然后拍出一张平面的图片,但这张图片丢失了或者叫删去了一些内容,这些删去的内容,就是“纵深”,而读书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内容纵深,我以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为例。

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从,“纵深”到底有何意义说起,阿城在《文化不是味精》书中解释说,在动物界纵深关系到“存亡”。那我们怎么理解呢?又怎么会和文化扯上边呢?还得先从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纵深说起,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增加了人的生存本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场景的纵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三维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平面之外的更多内容,如在周围虎视眈眈的豹子,而不是相机把一个三维空间横切成一个平面。

那以这个关键词,我来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记得以前看鲁迅的杂文,他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因为我们平常很多人不能做到处世中庸,因此我们才会有人教我们学习中庸之道。单独看这句话容易让人有断章取义的误解,其实他是在说当时的人,大多数没有做到中庸处世之道,因此才去学这个东西,就像告诉我们,学堂里每天学习的处世之道,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常见状态可能完全相反。

于是,我们就继续延伸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源于很多人的一个争论,到底人心之初是善还是恶?我们古代的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而当下很多人又通过逻辑推断,发现人心其实是向恶的,要理解和分析人心向善还是向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懂得知道“纵深”这个词,我们很多的认知就是因为缺少了“纵深”,因此就在选择上容易做出误判,我们要学习的,往往就是我们没有的东西,或者是别人要强加给你的东西。

如果我们通过纵深的理解,反问古人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这就是在平面的内容上进行了纵深的考虑,于是就有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人心本是向恶,因此古人才在文化中添加这种内容进行纠正。

就如我们眼睛里。视网膜呈现的东西其实是倒立的,但是通过我们人的大脑进行纠错,从而产生了一个正确的站立图像,关键的是这种纠错,我们不是天生的,而是出生之后,通过我们大脑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很多的常识与这种纠错的道理类似,很多的常识其实本不是真相,而是有可能与真相完全相反,这就是我们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区别,我们在自然界生存,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来进行的引导和纠错。

我们可以参考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家劳伦斯的一个观点,他提出攻击性是动物的本能之一,如果这样联系,必然我们人类除了食、色,那还有第三种本性就是攻击性,也就是类似恶,于是我们才有“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文化,来约束我们原始的动物行为,于是人就区别于其他动物,有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来约束自己。

结束语:在阿城这本书中,解释了文化不是知识,我们今天很多人误解了知识和文化的关系,其实也误解了我们看文化的角度,看世界的角度。

文:饼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