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于实务,而执着于名,必受其累
沽名钓誉立人设,似乎是娱乐圈经久不衰的套路。所有的套路,玩到最后,无非是把社会大众玩进去了。要不就是被识破,最后坑了自己。
信息太透明,而高手在民间。所有的把戏,都很容易被看穿,这是无可避免的。对明星来讲,没有关注,跟被抓进大牢无异。特别是好不容易火起来,如果聚光灯打不到身上,那种焦虑很容易让他们抓狂。
明星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诚然需要付出常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他们也许尝遍了坐冷板凳的滋味,在享受过出名之后的扬眉吐气,就再也不想回到过去。
为此,他们想尽办法保住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自己炒绯闻的,自导自演博关注的层出不穷。但是,见多了这类常规手段,社会也逐渐理性起来。一般的作秀,根本难以引发连锁性的关注。
于是,明星们开始染指学术。因为学术这个圈至少是有一定含金量的,说出去也比绯闻好听。有貌有才的人设,让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拒绝。
他们希望借学术之名,让自己的演绎生涯长青。很显然,他们不再满足于外界对他们的评论仅限于漂亮和帅这些肤浅的字眼上。他们想树立一个才华集美貌于一身的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关注。
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这条路上翻船。前有靳东说自己看诺贝尔数学奖的作品,后有瞿天临博士的闹剧,现在又来了个拿了建筑大师的江一燕。
实话说,以上三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甚至说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优秀人物,也丝毫不夸张。
他们在立人设的路上,却着实磕了一跤。究其原因,无疑是在特定的领域遇到了天花板,想着要去突破一下。
这个过程,陷于对名的执着,让他们过于急躁。取巧反而不讨巧,想树人设却建立在沙滩上坍塌。
明星也是人,有野心,想要取得更大成就,是可理解也需要被关怀的事。看多了成名路上的孤独身影,让我不禁对这条路上的人多了一丝敬重。
但是,我始终无法接纳炒作。对贴金的行为,只有嗤之以鼻。如郭敬明几句避实就虚,闪烁其辞的辩论,就想炒成辩论高手的模样。我只能说一个人不敬畏行业的程度有多深,现实就能把你的脸打到有多疼。
江一燕其实也是一个套路,她太渴望被认可。以至于把跟自己沾点边的东西,就往自己身上贴。且不说她的“建筑大师”这个金坨纯不纯,光这个行为就很掉价。
做学问,做实事,都来不得一步登天的路。如果有,真的只是一厢情愿。如果有,我也想要。但是,这个世界不会有轻而易举的收获。不然,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或许是现今做着白日梦的浪人,因为他们比更多人更懂得不劳而获的诀窍。
作为从籍籍无名到大红大紫的明星,他们应该很清楚,这个过程自己吃过的苦。应该明白,要做成一件事,到底需要付出多少。
当自己在一个行业无法取得突破,想要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想起当初狼狈的自己?如果想到过去,该会对不熟悉的领域有更多的敬畏。
他们该会明白,做学术需要用学术的心去做。在自己的领域,他们是老师,到了其他的领域,就该向别人学。但是,他们等不及。名利场上的种种,已经让他们丧失了何为敬畏。
江一燕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说自己坚持好多年在支教。从媒体的反映来看,她的支教不怎么接地气,带着功利而去的她,和孩子们并不怎么亲近。
明星和娱乐圈,我不便多论。但是,我始终坚信一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娱乐场有虚假,也有真诚,只是多少的问题。
对于学术,这是一块净土。如果没有踏实的心,尽量不要践踏。因为德不配名,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