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南随(节气习俗)
1——立春
大家最为熟悉的立春习俗大概莫过于“咬春”了。咬的是春饼和萝卜。比如老北京习惯用从宝元斋糕点房买的春饼包上炒菠菜、炒韭菜、绿豆芽和摊鸡蛋等,讲究的还要卷上天福号的酱肘子,夹上羊角葱丝,再佐以六必居的甜面酱,有的还要来上一碗豆汁或小米粥,好一顿丰盛有趣的节日美食。老北京吃春饼很是讲究:春饼卷成筒状,必须要从头吃到尾,即所谓的“有头有尾”。
“咬春”,千万不能忘嚼几口萝卜。《燕京岁时记》说:“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古时,萝卜被称为芦菔。苏东坡有诗云:“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在古代,还有一种立春的节令美食——春盘。即将蔬果、春饼等装盘后馈赠亲友或与家人一同享用。杜甫曾写过《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其实,春盘早在晋代时就有了。那时“五辛”常被用作春盘的食材,故而春盘也被称为“五辛盘”。所谓五辛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辛)之意,谓之五辛盘。”在民间,对春盘的内容并不十分严格,也多有用葱、蒜、椒、姜、芥之类寻常菜的。但这些总归还是属于辛味的食物。食五辛盘驱除旧年陈气,助发五脏勃然生气,有利于健康,且寓意深远。
到了唐宋时期,春盘更是风靡一时。每立春前一日,皇帝都要赏赐百官春酒春盘,摆盘极为精致、考究。
炸春卷,在古时春盘中也是必备的节令美食。旧事富贵人家在立春时都要制作这种食物,多以椿树的嫩芽做馅;到了元代,人们喜欢用羊肉馅,外焦里嫩,味美无比。
2——雨水
雨水节气,“养生”是重要的内容。《黄帝内经》上说,“春主肝”且“湿气通于脾”。每年雨水时,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都会随着春季阳气的升发而变得旺盛,而肝木易克脾土,稍不注意便会损脾伤胃;加之雨水渐多,湿气不断加重,也会对脾胃造成负担。因此,雨水节气,最应关注脾胃的养护,南汤北粥虽体现了不同地域环境中人们养生理念与方式的差异,却也可谓是殊途同归。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曾说:“春时宜食粥。”在北方,雨水时常以粥为主要食材进行食疗,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薏仁粥,不仅种类丰富、味道可口,且利于疏肝理气、祛风除湿;而在南方,尤其是珠三角一带,人们多喜爱煲汤。煲炖鲜汤时,辅之云苓、淮山、北芪、猴头菇等药材,亦可起到健脾利湿、补脾养胃的功效。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还记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过旺,伤及脾胃。
3——春分习俗
春分有吃春菜的食俗。所谓“春菜”,一般指野苋菜,岭南一带称它为“春碧蒿”。每年春分,当地人都要采野苋菜与鱼片一同入汤,称为“春汤”。民间有俗语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其实,春分前后,正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食用豆芽、蒜苗、豆苗、菠菜、莴苣都正当季。
此外,民间还有“春则食香,夏则食臭”的讲究,多吃些香椿、香葱、香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分时节,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因此,除农民自身吃汤圆外,还有赏牛、粘雀等习俗。一是赏牛:春分一至,耕牛开始了一年的劳作,农民用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二是粘雀:“麻雀叽叽喳,米糕香又粘,封住雀儿嘴,庄稼好收成”。春分把汤圆插在竹叉上,再放到田间地头,引诱麻雀前来啄食。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把麻雀的嘴粘住,它们就不会来破坏农作物了,名曰“粘雀子嘴”。
此外,春分时还有踏青赏春和竖蛋的习俗。人们脱下厚重的冬装,走在明媚的春色里,踏青确实是再惬意不过的了。可是为什么说“春分到,蛋儿俏”,要玩竖蛋呢?“立蛋”有“添丁”之意,寄托人丁兴旺、代代传承的美愿。在现实生活中,是因为春分这天昼夜平分万物也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所以最容易把蛋竖起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至于为什么得选择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那是因为此时蛋黄下沉,蛋的重心下降,便于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