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不是培养孩子,而是培养未来的大人
今天继续读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
米歇尔•奥巴马一路开挂的人生,从芝加哥南区,一个黑人聚居的贫民区,一路上了普林斯顿、哈佛法学院博士毕业,然后进到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也是在那里她遇见了奥巴马。
而他的哥哥,也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我疑惑的是,他们的父母只是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水管工人,妈妈在全职在家,是什么样的方法?让他们把两个子女都培养到像普林斯顿这样的顶级学府的呢?
再回过头仔细看她妈妈对她的方式的时候,忽然觉得,她确实很不同。
第一件事是,米歇尔在二年级的时候,所在的教室是地下室,肮脏,混乱。老师极度不喜欢他们,并且非常不负责任,米歇尔说她在那里就是坐着,只是等着午餐的时间早些到来,什么都学不到。

回家向爸妈抱怨这个老师的时候。米歇尔说她妈妈没有纵容他她的怒火,但是仍然认真对待她的沮丧。她认真的倾听,除了“哦,啊”,什么承诺也没说。
但是,在之后的长达数周的幕后周旋游说工作,后来米歇尔和几个表现好的孩子,悄悄的从班里抽出来,经过一连串考试,一周之后插班进了楼上的3楼,那里光线充足,秩序井然,老师是一位笑眯眯的女士,做事干练,课讲得很好。
我想这就是米歇尔第一次,摆脱肮脏混乱的环境,来自母亲的不放弃。

其他的时间,米歇尔说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秉持着一种禅宗式的冷静和中立,不会过分关注,但是也不会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不急于判断,也不急于干预。
当事情变得糟糕的时候,她能给予一点儿同情,如果做了一件很棒的事,她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表扬一下。
这样的处理,使得米歇尔不会因为害怕某人的反应不去做某事;也不会为了某人的高兴,而成为做某件事情的理由。从心出发为自己发声,成为自己!

这是普通的父母难以逾越的高度。
米歇尔的哥哥克雷格,在八年级时他喜欢的女孩子邀请他晚上去她家,他自己有愧疚感,他期望母亲开口说让他不要去。

但他母亲没有这么做,这不是她处理事情的方式,她只是耸耸肩,漫不经心的说:“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处理吧
这是把孩子推向世界的行动。
重要的是,母亲相信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样说来,母亲的每个行动背后,都有一种沉着的自信作为支撑,那就是,她会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大人。
而如何选择,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而且,永远是孩子自己的生活。
这便是适可而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