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散文

那些被人遗忘的农村老人

2022-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养一只月亮ya

渐渐地,像我父母这一辈的人在慢慢老去,成为大家口中的老人。印象中,我对于老人这个词有了概念是源于一次网上的咨询,那是我父亲病重的时候,我在百度上与医生聊天,对父亲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后,他的那句“老人的情况并不乐观”重重敲了我心里的警钟,那是第一次我意识到了父亲已经不再年轻,甚至已经到了被别人称呼老人的年纪。当时我下意识排斥这个事实,想去争辩说我父亲还年轻并不是老人,但是我仔细想了想,我父亲五十多岁的年纪,好像已经到了大家对于“老人”一词的界定。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去世,我在我脑子里搜寻不到和老人一起生活的时光,随着我父母这一代逐渐变老,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他们老去以后的生活,说实话,我对于他们的老年生活并不持有乐观的态度,作为子女,我当然希望他们过得好,就像曾经他们努力把最好的给我一样,我也在努力想把最好的都拱手交给他们。而是我见了太多比我父母稍大一点的老人的不幸,他们这一代的农村老人,被固有的观念束缚,身上始终背负着一座大山,这座大山也许等到生命结束时才能被卸下。

这些农村老人,从自己的孩子出生到成年,对其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爱,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把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东西一股脑全部给孩子,这种爱很伟大,但不得不说也很自私,因为他们生孩子是出于“养儿防老”的观念,某种程度上而言,孩子充当了一种工具。

养儿真的能防老吗,那些他们辛辛苦苦养大成人的儿女,有的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定居,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为照料下一代,他们的儿女选择接自己的父母去往城市,此时老人在儿女新成立的家庭里,也只不过是客人罢了,如果不背负起帮儿女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待着那个家里会感觉无所适从,且即使有孙子孙女待在一起的快乐,也总会想念在老家生活的日子,因为那里有许多熟识的人,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而那些没有脱离农村的他们的子女,为了家庭远走他乡把孩子留在老家,此时老人又被迫肩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都说留守儿童比较悲惨,这些留守老人更甚之,但是整个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注往往很少。

出于防老,他们生孩子,但意识到养儿并不防老时,他们还在催自己的孩子生孩子,他们并不知道原因,只知道身边人都这样做自己也要这样做,他们一直被环境挟裹着,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所处的环境铸就了他们的执念,这些执念就像大山,外人无法搬动,更何谈搬走了,但是我始终坚信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去改善他们的处境。

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