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河秋一梦》(13)
古典的文字和故事总是能深入人心。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诉说他曾在黄河岸上生发出来的故事和情怀,借以描写故土,抒发世若春梦之感,亦试图窥探文人小说繁盛的那个遥远时代……
玉山红叶稀 《河秋一梦》第四章宝山升迁入州府 夫人丫鬟葬河口
25.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秋风至。想想陶宝山到永登已经三年,这三年以来,陶宝山破悬案、筑河堤、勤公务,将那永登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其独到的断案手法、仁和的为官方式也得到永登城豪绅、城民的一致好评和赞誉。
秋日本是鸿雁传书的时节,也当陶宝山为官一方政绩斐然、鸿运将至,再加上肃王在上奏朝廷时不时美言,不想竟让他有了升迁之望。
一日,陶宝山正在县衙处理公文,忽然见一衙役匆匆而来,禀报道,“大人,外面有一位从州府来的公差,说是肃王派过来的”。
“快,快请进来”。
不时,只见一位风尘仆仆的公差走进府衙,向着坐在公案上的陶宝山施了一礼,“陶大人果然像别人说的那样,是个勤于公务的好官。肃王特派小人前来有一事相告。不日,朝廷将会派人前来永登”。
陶宝山一听,顿时心里一咯噔,心想自己入永登三年以来,境内城民升平,不曾犯过什么事,怎么会惊动朝廷,不免担心起来。
那公差看陶宝山面露焦急之色,赶忙说道,“大人不必担心,此次朝廷派人来永登,乃天大的好事,朝廷是要将大人调任他处,另有重用。肃王还说了,陶大人收到调令之后也不必着急赶路,按期到任便是”。
听了此话,陶宝山心头的石头这才落地。赶忙让人带来人下去休息并好生招待。
“不想我陶宝山竟也会有今日。自己在朝廷无甚亲眷朋友,连这永登县令都是肃王一手栽培提拔才得来的。此次调任升迁,一来是因为自己勤于公务、有所作为,可是那最主要的原因,必定还在于肃王”。
如此想着,陶宝山赶忙跪在地上,向东南肃王府所在之地作揖叩首。
26.
没过几日,朝廷的公差果然到了,公文上写着诸如“永登县令在治期间勤于公务、廉政爱民,使得境内升平、人民安居”之类的话,用一纸调令将那陶宝山调往兰州府,到肃王处听候调派。
自收到调令之后,夫人柴婉静便开始欢天喜地的和佣人一起收拾家当。县衙公务交接完毕之后,陶宝山自然无事,一日下午,便出得门来,带着仆童到永登县四处走走。
由于深处内陆,极北的地方四季分明,季节变换来的干脆。永登的秋有的只是云淡天高的寥廓和安稳,它有着修道人茕茕孑立、不染红尘的味道,值得品鉴、韵味十足。
天边云影蘸秋魂。此时夕阳将尽,昏黄的光线燃烧着西边的酡红,让眼所能及的地方都沾上了秋日的味道。那淘宝山想着自己来永登之后的三载光阴,加之秋绪感染,不免心中有所触动,当即让仆童备下纸笔,当着那无尽的秋意,将心中块垒写成《三秋赋》一文:
秋已三分矣。树含秋声,山著秋色;西风残过,天淡云高。不惟红衰翠减,恰又落木霜天。望群飞之南雁,知寒城之苍然;感二霜之频衍,见一穗之孤残。
尝闻天道有四季之变。余独爱秋之白石红叶,素月清江,为春、夏、冬三季之不能逮也。其光净之象,空翠之境,不怪乎为千古文人笔墨费尽。
以吾言之,秋之胜者,在疏烟,在暮雨,于黄昏也。当此际,细雨洄洄,西风瑟瑟,黄叶零零,红叶离离。倏尔之间,暮雨随风而去,斜阳破云而出。落日穿林,青阶斑驳,长天飞霞,酡红如醉,造物之神工于此尽焉。
吾至边城已逾三载,然第四秋矣。昔闻牧斋先生有‘伤春悲秋’之语。值此盛秋,盖言悲秋者多矣。然个中滋味,耿耿秋灯之念,秋窗不尽之叹,能几人与余同感同知兮?
呜呼,逝者如斯!流年暗度,川曰不再。三载之光阴,幸有秋与予相伴,使吾不惟淡思亲念远之情,亦多陶情逸致之闲。须别之际,折残柳以遗三秋,并赋短句以寄之,盖言秋之逝,亦言人之逝也。词曰:
醉舞狂歌今古,
皓月照吾眠宿。
残酒忆荆高,
慷慨天涯闲赋。
难度,
难度,
岂怕路中繁露。
前情回顾:
【连载】《河秋一梦》(1)
【连载】《河秋一梦》(2)
【连载】《河秋一梦》(3)
【连载】《河秋一梦》(4)
【连载】《河秋一梦》(5)
【连载】《河秋一梦》(6)
【连载】《河秋一梦》(7)
【连载】《河秋一梦》(8)
【连载】《河秋一梦》(9)
【连载】《河秋一梦》(10)
【连载】《河秋一梦》(11)
【连载】《河秋一梦》(12)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可以添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您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