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一样
2005年8月,我被分配到正在筹建的移民乡——毕家滩(现柳湖乡)小康小学工作,担任该学校四年级数学和六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记得六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单元的写作题目是“假如我会克隆”,在生活和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我一时不知道如何能给这些刚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孩子讲明白“克隆”是怎么回事,毕竟能用的只有粉笔和嘴巴。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终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在我滔滔不绝的讲解和举例中弄明白了。我对那次的作文印象特别深,这十几年过去一直没有忘记,因为孩子写的内容竟然出奇的相似。当时全班有一本课外书的孩子没几个,我的手机都经常没信号,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么方便地“借鉴”。
假如自己会克隆,三十多个孩子,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竟然没有其他想要克隆的东西。我读到的每一篇作文都一样又不一样。它们的开头分以下三种: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爸爸……”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妈妈……”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我自己……”
阐述的原因也很相似:爸爸妈妈太辛苦,再克隆一个干活、做饭,而克隆一个自己则帮家里分担农活家务、和小伙伴玩耍、做作业学习。
后来,我被调整到乡中学,各村的六年级也集中在那里了,我又带了一个六年级。教材没变,再次看到《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情况大不一样了:克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只是一部分孩子了,同学们想克隆老师、同学、好朋友……甚至想克隆鸡生更多蛋,想克隆猪吃很多肉,克隆猫捉掉越来越多的老鼠……有几个让我印象特别深,也是我十几年过去没有忘记的———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曹雪芹,让他把《红楼梦》写完……”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一个努尔哈赤,亲口问问他当初建立大清帝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有一天会灭亡……”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四大美女,看看她们到底有多漂亮……”
仅仅两年时间,就是这样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