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读本好书

一本无字图像小说,带给我们的反思和沉默

2021-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钰晨成长手记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像石头一样》和以往看的书还是有点区别的,它是一本出自意大利著名作家、插画家亚历山德罗·桑纳之手的无字图像小说。

几年前那本《书的城堡》也不失为一部令人惊叹的佳作,用色、线条、技法、构图的流畅度等都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而最关键的一点则是作品的张力、寓意、灵魂、以及它要带领我们去向何处。

其实我大学毕业之后也画了几年儿童插画,不过都是电脑手绘而已,曾经的我也是有过一阵子做画师的梦想呢,虽然现在距离我已经很遥远了,并且我也不太想再拿起画笔了,去年还果断卖掉了我一直舍不得处理的数位板。

现实生活中,如果不是收藏爱好者、艺术家或者画家,谁会在意一块石头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书中汇集的这400幅水彩画作,不知是不是因为没有打草稿的原因,其连续性、可读性极强,让整个作品极具穿透力和真实感。我看到了作品本身的“表达”。

线条的运用、以及对具体细节的抽象化处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你哪怕只是想随手翻翻,都无法忽视你眼见的精心雕琢之处。

石头的形态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化着,不论它是作为石器、兵器与参战者为伍,还是为建筑、科技所献身,抑或是历经风霜的山脉,本质上,它并不只是为人类所用,更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见证者。

然而石头目睹着战争、动乱、不安、哭泣、无奈等等,但它的命运只能停留在被动见证和被动参与而已,所以没有人会再给予它更多关注。

画作的灵感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诞生的诗《我是一个造物》。

沿着这样的脉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石头从形态到命运上持续“被操控”着。

就像书中所解读的那样“从最初以手执石互击,到以手开采矿石、锻造盔甲兵器,再到以手操控马、兵刃、大炮、坦克、飞机和原子弹,这只手便是意图掌控一切的手。”

画作也是作者依靠双手的感觉来完成的,只不过,画作中呈现出的双手给人类带来的是战争、是杀戮,而作者靠这部画作来向我们展示出的“双手”带给我们的则是共鸣、思考和反省。

很多时候,这样的书都会被大多数人定义为无用的书,它无法让你当下看完就马上从其内容中捕捉到一些能够对自己产生即时利益的信息,但是这不能说明这样的书就是是没有价值的。

只是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会对其进行不同的解读而已。

我也几乎从不购买艺术类的书籍,但我相信它的存在对于那些喜欢艺术创作、以及手绘爱好者,或是插画师来说,一定是不可取代的。

一直以来,只要我看过的书,对我的思想提升是有帮助的,我都会感谢它的存在。而这本《像石头一样》带着“其”深刻寓意的书,让我看着看着就没有了任何目的,只剩下沉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