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上我家一趟?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阳花开_田英瑞
你能不能上我家一趟?

田英瑞 焦点18期  持续分享第1398天(20190729,周一)午睡醒来,接到一个家长的求助微信,问我是否有空,想给孩子做一个心理疏导。我问:“孩子多大?是什么情况?如果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内,我们预约一下时间。”家长说这孩子在家,除了吃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睡觉(她估计的),叫门也不开。问我能不能抽空上门儿一趟,价钱好说。 家长的心情我懂,可这不是钱的事儿 ,心理咨询是不上门服务的( 心理危机干预除外)。心理咨询是严肃的事,需要正式、安静,家里不是做咨询的地方,毕竟它不是随便聊聊。家长说我要是能去,他们想办法把孩子的门弄开,我回复:“ 不妥,你们会激怒他的,等他愿意跟你们交流了,再说。”  “他不跟我们说话,我们没办法。” “ 既然这样,即使我破例去了,也没用。因为对他而言,我是个陌生人,他会本能地抗拒, 还会觉得你们把他的事说出去了,他没面子,更烦。”                      这样的求助电话和微信近段时间我接到了三例,其中一例和这个类似。那位爸爸说:“田老师,他不搭理我和他妈,我也没办法把他弄到咨询室去,你能不能来我家一趟?”我说的是:“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一个不搭理爸爸和妈妈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搭理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呢?”“那怎么办?我们看着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游戏,不出门、不说话,着急啊!要不我找个人强行把他塞车里给你拉去你给他聊聊吧?”“别,那更不妥,你还是在他愿意搭理你的时候好好跟他沟通一下,等他愿意见我了,再说吧。”“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给到孩子尊重,静静陪伴,等待时机。”                  这样的孩子从行为层面看是让家长抓狂,但他们不是麻木的,还正常吃饭、睡觉,还珍惜生命,只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心里也不好受,需要自己静静,认真思考下,一段时间过后,或许会自己想通,或许愿意和家人沟通,总有突破口,总会过去的。                        还有一例更特殊,一位女士说一大家人乱了套,貌似谁跟谁都有问题,希望我像电视上的调解员一样去她家调解下,直接婉拒。兴许没有外人,人家还消停下,当其中一个当事人邀请一个外人进了门,其他家庭成员会把我看成是哪边儿的?那还不炸了锅?谁痛苦,谁改变;谁痛苦,谁咨询,不能乱。平时谨记老师教诲:“不求不帮;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不接;谁来找,谁就是来访者,没有代替别人咨询这一说……”边界、规则,都要牢记并遵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