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把这世界让给讨厌的人么?

2020-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燕子溪

这几天没写文章,因为一提起笔就想起感|叹|号和小|fen|红,一想到他们就心情焦躁。面对一个感|叹|号不好好做个标点符号,小|fen|红乱咬人的世界,沉默也只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最近出门,路边的迎春花都已经开了,一簇簇鹅黄缀满枝头,吐蕊争芳。劫波尚未渡尽,春天已如期到来。那一株株的柔黄在街边独自绽放着,每走一段路都会有一抹亮眼的色彩闯入视野,让人不由心中一软,正如在这场风雨中勇敢逆行的那些背影一样。

再冷硬的人世间,都会有尺寸的温暖在默默地为我们疗伤。

这些天搁笔,想了一些问题。不成熟,就是随便想想。


                    01

关于让不让的问题。

有人给我留言说,“发出声音总是有用的,如果谁都不说话,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把这世界拱手让给讨厌的人。”

真的要把这个世界让给自己讨厌的人吗?这问题本身其实就挺可笑的,要是这世界原本就属于人家的呢?归根结底,不是你让不让的问题,纵使你再不甘心,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世界一天天变成你讨厌的样子,无能为力。悲观主义,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吧:你看着那些珍贵美好的东西渐渐远去,想要挽留,却终留不住,是为悲观。

想到那些不分青红皂白被粗|暴|删|除的文章,想到那些到处谩骂别人却从不被删|帖不被处|理的人,想到说尽人间漂亮话的人被抬上神坛而默默付出的人被当作粪土,想到这浩渺红尘公|平一事何其遥远……

总不免心生凋零之感。

似乎再多的努力与挣扎,也不过是一个无力遮挽的手势罢了。毕竟,在这混沌的世间,便是“圣贤的光焰,好汉的热血也都难以倾销的”,我等凡人又能如何呢?

所以让与不让不是一道选择题,甚至根本都不是个问题。世界仍会按照它固有的惯性向前走。你发出声音,但很快被掐断被湮灭,如落入湖中的一片羽毛,连一点涟漪都无法泛起。


                  02

关于作家的“在场”与“缺席”。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时代的风雨中作家应该“在场”,读罢扶额掩面,心里蛮不是滋味的。毕竟最近见证了作家一类的文化精英几乎集体“缺席”的惨状,实在有些伤不起。

文中说,“文坛混事者如鼠辈如犬类,少有侠骨柔肠的真英|雄,世间犬|儒行走,唯有心怀悲悯与正气,乃是真汉子,他却是一个女子,叫方方。”

的确,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方方,成为这场风雨中差不多唯一“在场”的作家,而那些高喊着“我辈要躬身入|局”的文化精英们,都在局|外看着热闹。

这唯一,真凄惨!

心中也不免有些惶然与困惑:这个时代真的需要悲悯与正气吗?在一个犬|儒和杂|碎横|行的时代,讲悲悯与正气未免奢侈了些,也太残酷了些。

当年鲁迅先生曾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先生一语成谶!鲁迅以来,再无真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为既无土壤亦无秧苗,只有满目荒芜,批|判|现|实本身,已经死了!

诗人当中最喜欢白居易,一是因为自己大字识不了几口袋,白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二是因为白居易说过一句非常可贵的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一千多年后,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说过一句异曲同工的话,“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

当然文学存在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此,但一定是首先在于此。

真正的为现|实而写作的作家,都不会“向大众示爱”,他们只是用冷静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锐利的笔去揭|露黑|暗。因为心怀悲悯,所以他们不愿“隐恶”。他们满怀人|稻|主|义精神,他们关注人性,关注个体的命运,他们为小人物 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

英国作家狄更斯,估计大家都熟,这位仁兄长得有点像英国版的鲁迅。他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洪流中保持了全程“在场”,存在感之高甚至有点扎眼。狄更斯一生写作揭露英国|社|会的腌臢和脏污,对“日不落帝|国”的伟|大|光|荣视而不见,只写“阴沟里的罪|恶”。但他仍然作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而被英国人尊敬,一生名利双收。死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这里还埋葬着牛顿和丘吉尔。

还有前文提到的索尔仁尼琴,一生铮铮傲骨,被流放被驱逐,却从未放下风雷之笔。他一生致力于高声讲出真|话,一生追求冲破阻拦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他用如椽之笔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古|拉|格|群|岛》。他尽己所能将每个受|害|者的命运记录下来,他向那个不可逾越的“高墙”发出挑战。最终他赢了,被尊为“民|族的良心”。

“在“鸡蛋与高墙之间”,作家应该选择站在“鸡蛋”的这一边!作家,不是压路机的同伙,而是照亮蝼蚁和草芥的夜灯。关注蝼蚁,关注草芥,关注那些不幸者的不幸,替他们发声,为他们代言,是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人评价方方日记时这样说。


                 03

关于最无价的东西。

最近网上发生了大规模的举|bao行为,一旦被举|bao,不问是非对错、青红皂白,疯|号处理。据说连著名科学家颜宁都被举|bao了,给她罗织的|罪|名是学术不端。

他们最开始想举|bao颜老师学术造|假,发现举|bao学术造|假需要专业知识,可他们连论文题目都不知啥意思,最后选了听起来很邪|恶的学术不端。虽然翻来覆去的也没有证据,但就是不放弃。

当然在此提起这场风波不是要讨论关于鼓励|举|bao的问题(那是另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基于举|bao风|波而引发的反|常识的问题。

不知道诸君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这世上无价的东西是什么?

我的答案如下:小时候,觉得最无价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糖果和各种各样的玩具,长大了觉得功名利禄和美好爱情都挺无价的,及至中年,岁月淹及,方才醒悟,那些玩意儿都不重要,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才是无价的。如今,斯时斯地,我的标准一低再低,觉得能尊重常识,便已难能可贵,是无价的美德!

尊重常识,尊重地球人普遍认可的常识,如今却变得极其稀有和珍贵。所以每每看到尊重常识的人,就如同看到大熊猫一样,满眼都是温柔又热烈的保护欲。太难得了,太珍贵了!

常识是什么?常识是用一颗明辨是非的心,一双清明冷静的眼去判断人事。常识是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常识是不轻易相信也不草率否定。常识是事实求是,不撒谎不说瞎|话。常识是不作恶,至少不配合作恶。常识是不随便加罪与人, 能倾听他人的诉说。常识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能尊重他人。常识是能接受赞美也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常识是有勇气去看见真相也有羞耻之心。常识是懂得对待世事不那么立|场鲜明,才能做到更客观……

今时今日,我觉得常识就是,分得清谁应该被感谢,谁应该被谴|责。

如今若要问我还相信什么,只能说,我相信什么样的土地长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藤蔓结什么样的瓜。今天的选择,便是未来的归宿。

万千人事,各有归路!

说了这么多,要咬文嚼字要绞尽脑汁,生怕那句话说错了就被秒了。当真是不容易!
总之春天已经来了,希望这温柔的春意能给每个受伤的心灵以慰藉和疗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