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司马懿
在看《军师联盟》之前,对司马懿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国》的画面中,空城计司马懿落荒而逃,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看完笑笑就过了。
想看《军师联盟》源于《三国》的最后一句话:三国归晋。司马家族是怎么一步步笑到了最后,将天下收入怀中,开创自己的时代,带着这样的好奇,司马懿渐渐走进了我的心里。
合作,这是我在仲达身上学到的第一点。
父亲被杨修陷害入狱,为了帮父亲洗清冤屈,仲达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明知道是被杨修陷害,却拿不出证据,与家人的手足无措不同,仲达选择与荀彧合作,演一出戏诱导杨修自己出现破绽,从而将爹成功救出。
为了阻止曹操废长立幼,为了扶持曹丕,仲达仍然选择合作,与荀彧和崔尚书策划了一场书信事件,剑指曹植。
一个人的品质贵在自知,知道自己的边界能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就应该去寻找能够胜任的伙伴进行合作,不固执,不逞强。
忍,能忍世人所不能忍。
杨修死前评价司马懿和他的区别是,司马懿能忍而杨修不能,所以他死了。年迈时的司马懿面对曹爽的逼迫,对激进的士季说在他身上看到了杨修的影子,而杨修死了。偷袭诸葛亮大营失败的郭淮面对候吉的嘲讽,司马懿开导他说你给我的气我都咽下了,这点气你还不能咽下去?
最经典的莫过于孔明北伐时屡次诱导仲达出战,城门前的言语羞辱、送女人衣服,士兵将士一个个面红耳赤,恨不得立马与诸葛亮大战一场,唯有司马懿怡然自得,因为他知道忍过这一时就是胜利。
有时候忍不是懦弱无为,正是因为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何时该忍何时应该绝地反击,为了达成目标,一时的忍耐即便是收到的侮辱也就无足轻重了。
不争,才是真正的大争。
杨修在的时候,司马懿不争;曹真在的时候,司马懿也不争;曹爽在的时候,仲达一开始也是不争的。就是这么一个不争的人,确让四朝天子无时无刻都提防着他。
曹爽的挥霍无度,终将使得司马家族兵马相见,仲达自身红袍,剑拔出鞘的那一刻我愣住了。所有人都在期待的那一刻,当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却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那一刻的司马懿突然变得有些陌生,鹰视狼顾之眼更是让我颤栗。“三马同食一槽”的梦境从司马懿执刀的那一刻起,便又进了一步。
年轻的时候,他是刀,用他的智慧帮主子荡平前路险阻,他善于权谋,他性情能忍善藏,一心只为保家平安。我喜欢那一个司马懿,深沉而阳光,甚至上方谷大难不死后还可以对着孔明做鬼脸。
朝堂得势后的司马懿,是执刀者,这一层的权谋与智慧我尚无法理解,可能是年龄与阅历都还未到的原因吧。
司马懿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摘得一二在这里分享,我想关于他的智慧,也应该像《三国》那样,每个不一样的人生阶段都应该温故一遍,每个阶段也因我们的成长而有不一样的体味。
执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