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人物志:那些人,那些故事人物传记

我出身青楼,可你配不上我

2017-03-15  本文已影响7189人  魔力猫_Molly

出众的美貌、绝佳的气质、良好的教养、雅致的品味,一个能靠青春和颜值吃饭的女子,却愣是靠着才华与智慧打下了一片江山。

从青楼女子华丽变身商界大亨,这个活了一个世纪的民国奇女子,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证明了:真正的女神,连灵魂都散发着香气。

董竹君,又名董篁,近代企业家,赫赫有名的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连续七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她一生历经晚清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十年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我出身青楼,可你配不上我

锦江饭店有多厉害?它是中国第一所国宾馆,开业至今,世界名流与各界风云人物纷至沓来。已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近3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商贾巨富。

当年上海滩黑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该店的常客,卓别林、基辛格、英国女王、尼克松等亦对锦江饭店啧啧赞叹。


两情相悦,倾心以待---结婚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母亲是给人家做粗活的佣人,她自小生得眉目清秀,人称“小西施”。

那时父母虽无文化,却十分开明,坚信唯有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尽管家中拮据,还是想方设法送董竹君到私塾里读书。聪明伶俐的女儿对他们而言,就是全部的希望。

岂料董竹君9岁那年,父亲重病,家中一落千丈。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有把唯一的女儿送去学戏,然后以300大洋的价格将她押给上海五马路的一家妓院做“清倌人”,也就是卖唱不卖身的姑娘。那时是1913年,董竹君只有13岁。

『清末民初的上海妓院有着很严格的等级,最高等的妓院被称作“书寓”,里面的姑娘必须能琴、书、歌、曲。“书寓”之下是“长三堂子”,董竹君便是被送到的这里。』

因为天生丽质,歌喉曼妙,董竹君很快变成了老鸨手中的摇钱树。

1913年进入“长三堂子”不久照的,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

但身在青楼这风月场所之中,听多了妓女们的悲惨遭遇,董竹君心里十分清楚,随着时间推移,她慢慢长大,待她发育成熟,定是再也逃不掉这肮脏的“魔窟”。她暗自下定决心,为自己找得好归宿,逃离青楼。

就在这时,改变了董竹君一生的男人出现了。

夏之时,彼时正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24岁便担任四川副都督兼蜀军总司令,年轻有为,凌云壮志。当时他到上海办事,为避人耳目,便经常出入青楼会谈,一来二去认识了董竹君。

夏之时

他见这女子洁身自好、气质不俗,便教其知识道理,董竹君也仰慕夏之时谈吐高雅、深为其风度所折服,渐渐心生爱慕。不久,两人便互许终身。

后来,夏之时被袁世凯通缉,准备逃往日本。旅馆中,夏之时求婚。但在这样幸福欢喜的时刻,董竹君依然冷静而理性,她深知,夫妻间只有人格平等才有幸福可言。

“我自己会想办法逃出去,不用你花钱。以后我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的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那我是受不了的。所以,我现在无论如何不愿意你拿钱赎我。大家有做夫妻的感情,彼此愿意才做夫妻,要不然多难听。”

而后,董竹君与夏之时提出了三个条件:

1. 坚决不做小老婆;

2. 带她到日本求学;

3.成家后,共同经营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就已知道为自己保有尊严求得平等对待的态度,也知道要继续求学为将来满做打算,她如何不非比寻常?这才是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拥有独立人格、深谋远虑、自尊自爱。

夏之时被眼前女子的魄力打动,一口应允。董竹君也在一个夜晚,留下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后,着一身素衣便逃离了青楼这个火坑。

1914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14岁,两人正式结婚,在上海日本松田洋行举行了文明婚礼。

结婚照

『董竹君一袭白洋纱制成的法国式连衣裙,一双白色半高跟的尖头皮鞋,梳了一个法式的发结。而夏之时穿了一套七成新的燕尾服。说到法式装扮的缘由,是因为法国是欧洲最早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也是较早提出民主和自由的国家,那个时候许多知识分子都模仿法国做派。』


我配得上这一切,但你已配不上我---离婚

跟随丈夫到达日本后,董竹君始终认真努力地生活。夏之时为她聘请了五位家庭教师,她在家读完了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学的全部课程。

由于革命之事后来夏之时先行返回四川,完成学业后,由于丈夫的母亲病重,董竹君也不得不回去帮忙打理家务。

与大女儿国琼在日本留学期间合照

一开始,没有人瞧得起董竹君,所有人都觉得她配不上夏之时。

夏之时带她到革命党人家做客应酬时,那些自恃清高的男女无不斜眼嘲讽,“一介青楼女子能念得好书?不过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连夏之时极尽封建传统的母亲也对儿子放话道:“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况且嫁给我们这种大户算怎么回事?你赶紧给我娶个正房回来!”

董竹君忍下羞辱,暗自发奋,“你们看不起我,我非要念好书给你们看看!”

于是,她白天上课,学习家政,夜晚挑灯奋战,读书读到双眼红肿。除此之外,每天伺候丈夫出外办公后,她亲自操持家务,缝纫、烧菜、洗衣、招呼客人、算账,教子侄们读书,将夏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出几个月,婆婆就对她的精明强干刮目相看,为此专门为她和夏之时重新举办传统婚礼。

当初看轻她的人都刮目相看,有一回国民党人来夏家拜访,赞叹道:“你们家前面朗朗读书声,后面一片织机声,真是朝气蓬勃,好一个文明家庭。”

她用行动向每个曾经看不起她的人证明:我董竹君配得上这一切!

全家福

1,应对封建大家庭,高情商处理婆媳关系、姑嫂关系

在董竹君回国入夏家前,她便在路上跟丫头打听家庭的人物关系。丫头告诉董竹君,家里人婆婆姑嫂贪图小利,大多都是极难应付的人,且因她是卖唱女子出身,都等着刁难她。

虽然也害怕且忧虑,但情商胆识超群的董竹君当下决定先买一大批洋货作为见面礼。她不仅给每个人备上礼物,且一到府上见完面行完礼,就赶紧给每个人都送去礼物,没来的亲戚还派人送去。

这样一来,大家还没来得及表现出排斥,就因为收了礼物态度好转,甚至主动示好。她准备的礼物也十分贴心,有小孩的就准备玩具,年轻人就准备胭脂肥皂香水,总之就是送礼送到心坎上。

为了巩固自己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获得真正的尊重,董竹君事事亲力亲为,凡事力求做到最好,每天晚睡早起。

就这样,终于得到了婆家的认可,三亲六眷的都夸她知书达理、贤惠能干。慢慢的,大小事都开始同她商量,后来因为夏之时大哥有事,董竹君还当了家。

董竹君的了不起就在于,任何处境,任何问题,她从不自怨自艾。她从来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只着眼于对局势的把握与分析,活在当下,理智解决,全力争取,勇渡难关。

左一:董竹君

2,重视教育,不断进步,与消沉堕落的丈夫渐行渐远

董竹君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一直有着追求进步的热忱,所以她始终在进取、始终在成长,并如此要求着身边的人。


在封建大家庭里得到认可后,后来因为丈夫受以前的下属熊克武邀请前往成都,董竹君便也一同前去。

可刚到成都,夏之时的三千兵马便被缴去。从此,夏之时就一直待在家里,因职务被罢免而意志消沉,终日吸食鸦片打麻将度日。

但董竹君依然每日把家务做得仔仔细细,把家庭也经营得风风火火。后来,为了替穷人、妇女做点实事,顺便帮家里赚些家用,董竹君开始创办企业,开了织袜厂和黄包车租赁公司。

对待自己的女工,她也时常鼓励她们好好努力,学好本事,让她们明白经济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夏之时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他将董竹君管得很严,不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董竹君却受到了“五四”思潮的影响,大量阅读进步报刊,关心社会问题,由此,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显现且越来越深。

1929年,董竹君


董竹君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孩子们日后的成就与董竹君从小的要求和培养密不可分。

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她还专门将家中的读书室布置得漂亮有趣,天花板上有五彩纸条,墙上贴着地图、彩画,书架每层都有红、白、黄明光蜡纸剪成的绸条铺底。

董竹君偶然发现,长女夏国琼喜欢用钢琴跟着当时的流行歌曲弹着玩儿。她认为女儿很有天分,随即请来了张景卿女士教女儿钢琴。为了让女儿不受干扰地练琴,董竹君常常陪女儿凌晨三四点起床,秉烛弹奏。

经张景卿介绍,董竹君认识了共产党员郑德音的胞弟郑志,也就是作曲家沙梅。在他们的鼓励下,董竹君决定让女儿报考专业院校系统学习。

由于当时四川没有专门的音乐学校,董竹君决定带女儿去上海。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董竹君和丈夫的意见发生了严重分歧。

夏之时认为女孩子是泼出去的水,用不着在她们身上花太多钱,十七八岁找个好人家嫁出去就对得起她们了,所以不主张女儿到洋学堂去读书,这成了二人决裂的导火索。

后来,四川时局混乱,工厂倒闭,趁着丈夫在上海期间,董竹君独自带了四个女儿去了上海。结果刚到上海就被狠狠训斥,要她立刻带着女儿回四川。董竹君坚持不回去,夏之时动了粗,她便提出了离婚。


五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坚持教育可见董竹君远见

夏国琼日后在音乐上颇有造诣,她以笔名“夏曼蒂”发表在左翼文艺杂志《戏剧与音乐》上的文章《音乐短论》在现代音乐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聂耳在1932年1月8日的日记中还大量摘录了《音乐短论》中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了董竹君当初的果敢坚持,才成就了日后著名的钢琴家夏国琼。

董竹君与子女合影

董竹君说,子女是她手中的风筝,不论飞向何处,她依然握住风筝线,随时通信教导。在她的教育下,几个子女们都在各自专长的领域有所作为:

长女夏国琼、二女夏国琇赴美国学习钢琴和声乐;

三女夏国瑛赴纽约大学学习电影技术,毕业后在联合国工作半年后回国,参与创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小女夏国璋自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之后亦留美深造,取得博士学位。

1946年,董竹君唯一的儿子、从小养在成都的夏大明也返沪,一家人终于团圆。


董竹君跟夏之时提出离婚时,说:“你再也不是当初我们相爱时的夏之时了,你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增添了许多庸俗的东西。”

对呀,在她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教育子女,学习生活美学,培养生活情趣,装修布置,栽树种花时,夏之时只一味沉湎于恶习带来的畸形快感中,既不愿面对现实,也不愿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在她学习病理保健知识,始终保持阅读习惯,努力创业并竭尽所能教育子女时,夏之时不仅因为重男轻女极力反对,而且使用暴力掩盖自己的可怜可悲,维护自己仅剩的一点自尊心。

分手之时,夏之时嘲讽地笑言:

“我们来个君子协定,暂不离婚,分居五年,你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女儿,怎么在上海滩生活,到时你不抱着孩子们跳黄浦江,我手板心给你煎鱼吃!”

董竹君悲愤交加,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

就这样,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夏家,除了要求夏之时按月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外,也只有一个要求:若有一天自己意外离世,希望夏之时能培养女儿至大学毕业。

当时,董竹君与夏之时的离婚消息闹得满城风雨,是众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所有人都觉得,董竹君这个青楼出身的女子一夜落魄,这下肯定完了。

但董竹君一身傲骨,怎可能轻易屈服,当年,她既能有勇有谋跳出妓院的火坑,如今又何畏舍弃孬夫开辟自己全新的人生?

多年后,周恩来总理在接见董竹君时夸赞说,“身为都督夫人,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参加革命真难得。”

周恩来总理接见董竹君

董竹君出身卑微,却能成就自己一个世纪的传奇,或许就源于她的果敢。

不因为身处青楼就轻视自己随波逐流任由摆布,也不会因为急于脱身因为有爱慕者求婚就求之不得地放低自己。

她更不会逆来顺受委屈自己,而是让自己越发强大越发优秀,她不依附于任何人,所以她才敢将变质的婚姻,像过期食品一样,利落坚定地舍弃。

这样一个爱惜自己,珍视自己的女子,如何配不上更好的人生?又如何成全不了、创造不了更好的人生?

(谢谢阅读,若有失实,敬请指出。下篇将讲述董竹君白手起家到成为商界大亨的主要历程)

(๑⃙⃘ˊ꒳​ˋ๑⃙⃘)ᵗᑋᵃᐢᵏ ᵞᵒᵘ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