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保命的麻醉医生,为何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2019-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睿汐ghy

一个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一场手术,恐怕不会和麻醉科医生打交道。即使是做过手术的人,术后感谢最多的也是主刀的外科医生、管床护士,似乎想不起手术过程中所接受的麻醉。这就是麻醉医生的现状:他们在术前、术中、术后为病人的生命保驾护航,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障围术期病人的生命安全;然而,这些“幕后英雄”为了一台手术奋战许久之后,却被人们无意地遗忘了——麻醉科医生,不应该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句话概括了麻醉医生的不可或缺,若非真正走近手术室,就不会知道“保命”二字的确切含义。正因为如此,麻醉科医生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生”。

然而,在我们大多普通人的理解中,“麻醉科”和“打一针”之间几乎能画等号,麻醉科大夫的工作果真如此简单吗?

其实不然,通常意义上,麻醉科医师的主要工作由手术室内的麻醉、手术室外的麻醉、疼痛治疗、临床与基础科研四大部分组成。

手术室内麻醉是麻醉科医生最传统、最常见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麻醉临床与基础科研关系到麻醉专业的可持续创新与发展。

在目前提倡的全程无痛医疗和舒适化医疗中,麻醉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麻醉医师介入后,不但可以完全免去痛苦还可以提供安全保护。

如,在胃镜室的无痛胃肠镜检查,原来在病人清醒的状态下把拇指般的导管插入食管,病人痛苦难忍,医生也容易紧张,影响检查的效果。麻醉医师介入后,患者睡一觉醒来,检查已经做完了,大大降低了痛苦程度。

很多医院都设立疼痛门诊,由麻醉医生为无器质性病变的疼痛病人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一些癌症晚期的患者,麻醉医师可缓解剧烈疼痛对患者的困扰,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麻醉科现在已经扩展到手术外的诸多事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镇痛,还包括危重症监护和治疗等。

手术室的麻醉是最常见的麻醉,也是大多数人理解的“麻醉”,但是,这绝不仅仅是打一针让病人睡着、不感觉疼痛那么简单。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介绍:“减少或者消除病人的疼痛,只是麻醉科医生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在手术室内最主要的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其次是为手术创造条件,使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有利于做手术,假如病人因为疼痛血压升高、大量出血,手术就无法进行了。另外,麻醉科医生还承担着把手术、麻醉的并发症降到最低的责任。”

手术室外的麻醉不被大众了解,即使与手术有关的麻醉也未必如大众所想——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围术期,而非仅仅手术室中的几个小时。

首先,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犹如一场平衡的艺术,当外科医生聚精会神于手术的时候,麻醉医生则把精力集中于各项数据:血压、心跳、呼吸、电解质……这个时候的生命就表现为一串串符号的组合,只有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生命才是安全的,而麻醉医生的任务,就是保证这些指标的平衡。

有些病人被麻醉之后,自主呼吸随之消失,只能靠呼吸机带动呼吸,气管插管就成了麻醉医生的必修课。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必须保证管子顺利插入,否则病人将因为缺氧受到严重的影响。

插管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麻醉医生还需要时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出现嘴唇发紫等症状,就要及时调整给氧量。其次是血压的测定,血压是人体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对于危重症病人而言,普通血压测量仪速度慢,而且不够精确。一般情况下,对于危重症患者手术和创伤较大的手术,需麻醉医生在病人动脉中放入导管、将病人实时的血压状态引入到测量血压的仪器,以实现即时监测。还有中心静脉压的测定,需将中心静脉导管通过深静脉穿刺,置入血管内或者心腔,然后与仪器连接测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有人将麻醉医生分为三等:最高明的大夫做麻醉时,外人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遇到特殊的情况,与之合作的外科医生手术做得也很平稳。这类大夫经验丰富,在问题刚有苗头的时候,或者预见到要出什么问题之前,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处理了。水平次之的大夫,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掉,但是显得十分被动:出现问题,继而采取措施解决。最低级的麻醉大夫,则是问题出现之后还没发现,发现后处理起来十分狼狈,手忙脚乱。从对病人负责的角度来讲,他的分类不无道理。



厚积薄发方成材

与麻醉科医生打交道最多的莫过于外科医生了,二者相比,麻醉医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多,成长过程也更为历久。

以胸外科的大夫为例,他们经过本科五年的学习,专科就集中在胸外的研究上,而麻醉科医生则要求熟悉各种外科手术,掌握各个专科的生理、病理变化。例如,有的麻醉医生被派到脑外科手术,就必须了解脑外科手术的流程及特点,而这位医生下一次则有可能被派到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的手术,理所当然对这些专科也要了然于心。

一位从事麻醉工作的年轻大夫深有感慨地说:“麻醉学科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现在其他临床外科大夫学习的我们都要接触,还要精通各专科手术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麻醉术中维持等专业麻醉技能。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麻醉大夫。”

除此之外,就麻醉专业本身来讲,也有许多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像麻醉设备、麻醉生理、麻醉药理、临床麻醉等。首先是麻醉的药物,一种新药的使用或者老药新用,都要经过很多实验才能最终在临床中使用,麻醉大夫必须确保自己所使用的药物对病人是安全的。

麻醉药大多有有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和降低血压的效果,麻醉医生要清楚药物的降压机制如何,只有这样,出现异常情况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整个麻醉过程都涉及到数据监测,例如动脉的监测、血压的监测、氧饱和度的监测、呼吸末CO2的监测、血气分析等,现代医学提供了较多的监测手段,麻醉医生则要选择出最精确、最方便、创伤最小、最适合病人的方式。



甘做“幕后英雄”

做麻醉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般情况下,病人术后只记得做手术的外科大夫,对管床的大夫心存感激,很少想起麻醉医生。

很多医院把病人的反应作为评价医生的重要标准,不难想象,麻醉科医生从病人那里得到的关注太少了。很多病人基本上不了解、不接触麻醉科大夫,更谈不上感激麻醉大夫,使得一些年轻的大夫或多或少心理失衡,甚至感到沮丧。

所以,做麻醉医生要守得住寂寞,甘于做“幕后英雄”。

在美国等国家,麻醉医生与同级别其他专业的医生相比,薪资是最高的。高薪资一方面说明麻醉科医生承担的风险较大,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对麻醉医生地位的尊重与肯定。

正因为麻醉科的“先天劣势”,使得很多人对麻醉科医生的印象受到局限。直到1989年麻醉科被卫生部批准为临床一级学科,这种状况才有所扭转。

“麻醉科医生压力很大,要学的知识很多,有时还或多或少被人误解,但是我相信随着麻醉学科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麻醉医生的社会认可度、家属的认可度都会有所改善。”有业内专家如是表示。


作者:睿汐,资深媒体人,国医时代创始人,医生品牌策划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秘书长、国医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总编。从事医药类行业媒体十余年,创办了国内首本打造中国医学人文卓越传媒的《国医》杂志,采访国内诸多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名家等,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推出诸多有影响的作品,被业界赋予“中国当代医药界张爱玲”的美誉。已出版书籍《守望——基层医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一部关于基层医生的人文纪实类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