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院想法心情随笔

穷人与面子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17人  老春


图片来自网络

文/老春(原创)

中国人普遍都爱面子,可我发现其实穷人比富人更爱面子。

1.

在我老家的村里有一户人家姓张,家里有两个儿子,老大大学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在城里上班,老二毕业后去了南方在企业务工。

春节的时候,两个人都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老大开车回来的,老二坐飞机回来的。老大给了老人两千块钱红包,给了老二的孩子五百块钱红包;老二给了老人五千块钱红包,给了老大的孩子一千块钱红包。不仅如此,老二还给家里大大小小的每个人都带了礼物,老大则只是给家里买了一些水果蔬菜回来。

相比于老大,老二显然更受家里人的欢迎,甚至于老大媳妇对老二一家子也是赞不绝口,这种结果是令老大颇为失意的。在他看来,自己理应成为家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才对,可现在竟被老二抢了风头,虽说是亲兄弟,可这心里也总是觉得咯咯愣愣的不得劲儿。

老二自然没有想要把老大比下去的意思,他只是觉得自己离家太远,平时父母一直都是老大在照顾,所以自己多花一些也是应该的。

老张两口子虽然没直说,可对于老二两口子的态度显然是比老大两口子更为亲近一些的。这倒不是因为老二红包给的多,而是因为老二一家一年只回家一次。但这更加让老大的心里觉得发堵。可这种话又不能明说,只能把气窝在肚子里。

初三一大早,老大一家要到岳父岳母家里去拜年,早早地开车就走了,连老人要给他们装的东西都没带就开车走了。弄得老人拿着东西站在门口愣了半天,不知所以。

对于老大的表现,老二的心里明镜儿似得,可是他没法儿说。当然,老张两口子也知道,他们也不好说。

与老二的阔绰相比,老大其实过得并不怎么轻松。房贷加上车贷,还有人情往份儿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自然没有那份财力与老二相比。老二两口子每个月都工资过万,仅有房贷一项,自然过得相对轻松。

按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计较,有了就多给家里一些,没有就少给或是不给,父母也不能挑那个。可老大心里总是觉得家里人对自己有嘲讽的意味,甚至觉得老人对自己一家和对弟弟一家的态度也截然两样。

他只是忘记了,弟弟一家只有春节才回来,他则没事儿几乎每周都要到家里看看。正是因为回家的次数太多了,所以已经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也而因此才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以一家的态度与对弟弟一家的态度截然两样。

老大的失落源于他太顾及自己的面子,忽略了那份儿难得的亲情。这样的事情很多家庭里也都有,但更多的是邻居之间或者是亲戚之间的相互比较,像这种兄弟姊妹之间的比较是不太多的。什么时候老大把面子放下了,他也就能和家里人好好相处了!

2.

我老家村里的村民都靠种地过日子,每一家都差不太多,没有太富的,也没有太穷的。这两年农村流行孩子结婚在县城里买楼,于是家家户户都省吃俭用的给孩子在县城里买楼。一些买不起的借钱也得给孩子买上,一是为了能在村里有面子,二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找到对象。

买上楼之后,装修的费用不必说,结婚的费用足以让一个家庭崩溃。彩礼起步就是六万,有的女方父母开通,结婚时全部陪送回来;有的女方家里也不富裕,收六万给陪送回来一万两万的,那男方的家里就要背负更多的债务了。

这还不算,很多女方还要求结婚买车,于是不管家庭富不富裕,结婚买车就几乎都成了标配。这样一来,男方家里的负担自然就更加沉重不堪了。很多家庭被逼的没招了,就卖了村里的房子和地,再贷一些款,给孩子结了婚,然后自己找地方打工去还债。

还有更厉害的,是女方要求婚后没债务的,甚至还有女方要求婚后得有存款。于是一些父母就会把结婚收取的礼金全部交给孩子,自己承担承办婚礼的全部费用。以至于达到了孩子一结完婚家里就立刻分崩离析的地步。

难怪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也难怪村民的幸福指数在逐年降低,这种不顾一切的要面子攀比,自然会毁了他们幸福的根基。

可这一切都是谁导致的?当然是好面子的攀比心理,别人都那样了,我也不能比人家差!丝毫不考虑自己的条件,不顾及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

现在,其实不只是乡下,在城里结婚买楼买车也都成了标配。人们跟风似的相比比较,全然不顾自身的条件与基础。很多新家庭的成立都是以一个老家庭的分离作为基础的,也是以掏光老人的所有积蓄并留给老人一副沉重的债务负担为基础的。这已经成了正常,可那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难道就只能这样被无情地榨干?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再那么计较面子?什么时候年轻人能够真正的站起来靠自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不超前消费自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替老人想一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