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GolangGOLANG后端架构

重构这件小事

2019-04-27  本文已影响1人  imnx

服务端的技术重构,对于很多开发人员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我们称大的技改叫做重构。自加入我站以来,也是主导或经历过比较大的技术重构,简单说有两类:

  1. 从php到golang的重构
  2. 两年累积的golang代码的重构

其实重构的动机无非就这么两类

那么,到底我们的项目,是否需要重构了呢?
重构本身属于技改,一般情况下产品和老板不一定是非常关心的,甚至有时候是“反对”的。短期来看,重构对业务迭代速度的影响、重构中或者重构后系统的稳定性也未知。那么,我们要不要重构呢?

我们要会算账!重构的收益是什么?成本是什么?风险是什么?想清楚这3个问题再决定!
* 收益能否量化!比如性能数据提升多少?耗时的减少是直接改善用户体验的。带宽是否减少百分多少?带宽的成本往往是技术成本大头。还有如CPU的优化,对于大的业务集群也是可观的收益。
* 成本和风险 成本和风险往往是相关的。这里主要指技改的额外开发成本对业务迭代的风险影响,以及过程中的对系统稳定性的风险影响。

其实,还有很多隐形收益是特别需要开发人员关注的,如代码规范和质量的优化对后期开发效率和易维护性的影响,平台化改造使得整个系统的扩展性、业务解耦的改善,等等。那么我简单举例下近期推进的go业务系统改造。

两个月前我开始制定评论等社区系统的重构roadmap。这些系统在两年前是从我站的大杂烩系统拆分出来的,经历了非常多的功能堆积、多业务方接入,存在非常多的系统性问题。方案包括核心几点:

重构也许很累,但是本身是思考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重构的方案也特别重要。敢于重构,勇于突破。
最后抛一个我们重构过程中的小技巧,新老系统怎么切换?我们会同时并行请求新老接口,并做结果diff。当结果完全一致才考虑返回新接口数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