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我们,终将成为普通人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Tune_G

 


可成长大概是,你终于清醒认识到,“你以为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最近我的朋友和我聊天,无意中聊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话题上来了。他这样对我说,“我对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表现实在是太失望了,平时很多简单的任务交托给他们,他们的反馈情况着实让我心烦”。听着他的吐槽,我也不禁也自我审视了一番,作为一名毕业了的大学生,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配得起自己的未来。

最后的我们,终将成为普通人

        大学的时候,虽说不是叱咤风云,但自己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大一头脑发热参加各种社团,从体育部到校报社,在转向广播台,眼光高于一切,自我认为凭借个人能力就可以胜任各种社团。接着大二大三继续混的风生水起,凭借大一的人脉,自己在广播台继续任职下去。一转眼到了大四,同学们都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一部分人找工作,一部分人继续深造。受到其他人影响,先准备考研然后再看。心高气傲的自己认为考研并没有难度,于是选了一个离家很近的985高校,结果是一记重锤。然后灰头土脸的去找工作,心想好歹是个211,好工作还不是很轻松。然后就是第二记重锤,春招基本没有自己心里所谓的好工作。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发现,那根本就是一串泡沫,想要改变,就必须打破这个局面。于是,第二天,选了一个还过得去的工作,投了份简历,经过面试,老老实实去当了苦力。

      我记得高中,老师要我们写一写自己最骄傲的事。我最骄傲的事,莫过于从小学到大学,年年班级前几,在老师眼中一直都是优等生,在父母眼中也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小孩,考大学感觉也没有什么难度一本可以说是稳上。可是当我沉溺在这些光环中时,现实情况总是会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你现在就是一个渣滓。我虽然恨得牙痒痒,却也反驳不出半句,毕竟这就是现实。我也曾试图反抗过,可又有什么用呢!渣滓就是渣滓!我记得武林外传里有一集,吕秀才总是说“我三岁识千字,五岁被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一旁的李大嘴就说“25岁穷的连饭都吃不饱”,紧接着白展堂会说“连祖产都卖给掌柜的开客栈了”。他虽然每次都恨得牙痒痒,却也反驳不出半句,毕竟别人说的都是事实。他也曾试图反抗过,可中不了举就是中不了。他也想过一死了之,自觉实在愧对列祖列宗。可直到一次闹大了,想要投井自尽,白展堂才正儿八经地说“读书人那么多,有几个能中举?”但是秀才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三岁识千字,五岁被唐诗,七岁……”。看他倔强的样子,我突然有点羡慕,他内心的骄傲还没被磨平,他还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可成长大概是,你终于清醒认识到,“你以为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最后的我们,终将成为普通人

        毕业之后,班上混的最好的永远都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个,这大概就是,残酷社会教给优等生的第一堂课,后来过了很久,秀才才突然说“我的前途可以说是,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渺茫”。小时候看这段,心里念叨着“你终于由自知之明了。”但现在看,却一下子湿了眼睛。

        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盖世英雄,最后却无奈发现,做个普通人,已经足够筋疲力尽。

最后的我们,终将成为普通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