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每天写1000字想法

教你一个坚持日更的小窍门

2019-02-25  本文已影响45人  杨泽毓

作为简书小白,首先点进来日更挑战时,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因为我知道,这玩意我一定可以坚持下去。

(露出一副“你来打我呀”的嘴脸)

先说说我自己吧。

本渣渣坚持码字很多年了,每天都有三千以上的产出,这对于大部分网文作者来说算是小产量了,但对于新手来说,似乎坚持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同行叫我杨三更,读者叫我人肉码字机。

偷偷告诉你,其实当码字成为习惯之后,坚持这种事情,一点也不难。

1.习惯成自然

首先要得益于我的父母,逼我养成了从小写日记的习惯,有时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有时疏散心结,调整状态,有时整理思路……所以从小到大写作文都不是一件难事。

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的时间,其实大家都可以试一下,从一开始逼着自己做一件事情,到后来成为习惯,就不觉得是一件任务了,反而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比如一天不码字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所以请逼自己一把,谢谢。你会发现只要思路清晰,把内容付诸纸上并不难。

当然也会造成一定的弊端:记忆力减退。毕竟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本子上是会减轻大脑的负担,很多事情也不会刻意去记,一不留神回头就忘了。

2.阅读积累

我的日常是这样的。

能码字的时候码字,码不出来的时候看书,记笔记写书评(也算是变相的码字了)。基本上一周两本书这样消耗,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灵感,整理后成文。

没有输入哪里会有输出呢?码字机也不是插电就能吐字儿的呢。输出的基础是大量阅读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导师教导我,多阅读多思考,当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达到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的地步。

虽然对我来说此阶段还遥遥无期……

3.交流产生火花

与同行们交流的力量是伟大的,有时候对方的一句话,就会为你的瓶颈打开一扇窗。

有时候对方都不需要说什么,自己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思路和困惑,思路理开了,自然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行话叫“磨脑洞”,脑洞磨得好,文思如尿崩。

开个玩笑。

4.思维导图

这个主要是对于中长篇小说作者来说的。

其实思维导图的范围很大,有人用来做大纲,有人用来做人设,我偏向于后者。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物关系列出来,可以清晰地设计人物间的故事,有了摩擦和互动,故事的发展也就更有吸引力。

抛开文笔不谈,此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的作品写出类似于村上春树作品的效果。

星星眼。

5.好文都是修出来的

有人问过我,文笔要怎么练。

说实话,这玩意真没有捷径,无非就是阅读积累,人话看多了,自然也能模仿着说几句。再优秀一点的还能根据输入作品的风格随意转换文风,或者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文风。

需要慢慢练。

如果非要找个捷径出来,那就只有不停地修文了。

网文行业看重黄金前三章,大神们前三章修过(重写过)多少次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即便我这种渣渣,开篇最少也要修个十次以上才勉强满意,更不用说出版行业了。

对于小白来说,重写个两三次就哭累的,我对你献上深深的饿意。

对不起,恶意。

一段话自己多读几遍,文辞上多琢磨琢磨,或者在平时阅读时多记一些好词好句,多少会有影响。

6.多走走多看看

老话说得好啊,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其实当人进入瓶颈的时候,旅行也是一种输入的方式,鲜亮的环境会给大脑带来全新的视角,旅行中的人给你带来的故事,有时比你想象的还要有趣。

在旅行中也要养成多和人沟通的习惯,和不同行业的人交朋友,听听大家的倾诉,再经过脑洞处理,分分钟都是一篇全新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坚持每天三千字以上的产出,因为习惯了,所以一天不写会觉得难受,脑子里的话不写出来会影响我的正常起居生活。写作也像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少,到这个时候,还会愁坚持不下去日更挑战么?

此篇当日记随便写写,大半夜的,就不要太较真了。

嘻嘻。

个人公众号:行走的码字机。

专注书评写作,欢迎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