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想法成长励志

听完怀左学长的分享,我懂得了改变的力量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22人  魔力时光
文 | 茉莉

两天前,在朋友圈看到大车老师分享的一段话(在此截取末句):“思维可以决定意义,意义决定了情绪,情绪决定了状态,状态决定了结果。”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便随手分享到了几个优质的社群里。

之后,在学长的书屋群里,宝玉提了一个问题:“有时候,明明知道某些事很重要,但自己就是提不起劲去做?

接下来,围绕这个问题,群友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再之后,怀左学长又整合了音频分享给书友们。

听完分享,我深受触动,也感同身受。

被其触动的是,他本科毕业初期所经历的那些酸苦故事;感同深受的是,他后来于跌跌撞撞的成长中,发生了心态的转变。

过往的经历故事,恍然如初;如今的心态转变,未来可期。

教会我们成长的,不是悄悄溜走的时间,而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


01

记得在第四期《奇葩说》节目中,有出现过这样一道辩题:“没有上进心,有错吗?”

此刻重温该题,我不敢横加评定它的对错与否。因为每个人的活法不同,态度不同。

对我而言,只能扪心答复“有上进心,这没错。”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不管经历了什么,幸事也好,糟事也罢,都是上进心在支撑着我一路走下去。

可类似“上进心”,“自尊心”,“自控力”等等这些正面词汇,它如同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把外界某些影响因素,转化成了主导行为的内驱力。

当然,这个转化机制又会像学习一样,略不了你循序渐进的过程。与此同时,还需要你长期的知识累积和记忆刺激。

学长说,起初,他其实并不喜欢读书写作。理由很简单,因为自己不擅长。

但后来,为什么他会那么热爱读写,甚至把热爱融入了他的生命呢?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他真心喜欢,想要改变,既而在反复的磨练中,慢慢得以擅长了。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知事情的重要性,却提不起劲去做?

这只源于我们的不擅长,不够爱。

如果某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擅长了,也够爱了。我想,那个时候,你大概率不会再提及这个问题。

因为答案,已在你的心里;因为内驱力,让你变得更积极主动。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要正确地选择自己擅长的,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要逃避那些不擅长的。

做一件事,如果你不够爱了,就别什么坚持意义,那大概率都是欺骗自己的

我曾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儿,自己得多下功夫,多坐冷板凳,多咀嚼寂寞。甚至投入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后,也未必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哪怕是点点效益,有时都难以获取,成了远在的奢望。

但这些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比如读书,跑步等生活习惯的培养和践行。刚开始,确实会比较痛苦,因为这都是要我们努力的事情。

说易也易,易在享受;说难,也着实难,因为绝大多数人都难在了坚持。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如果仅仅因为惧怕、苦累,而让自己陷入舒适圈,停滞不前。我认为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也不是一个成年人该持有的生活态度。

在舒适区里待着,确实会比较舒服点儿,但这是有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分晓。

我们试图逃离舒适圈,不是为了让自己吃更多苦,受更多累,或遭更多罪。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圈,更舒服的生活状态,潜心修炼自我,塑造全新的我。

或许,我们都是那个傻傻坚持的人,但我们的心却不傻,它真实得透明。

同时,它也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权衡得失,如何看待失败,如何定义成功。

人,从“低处一步步走到高处,从差圈慢慢转移到好圈”的这个过程,实属不易,但却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意义。

你走的每步路,都算数

02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句话:

“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优秀,好像别人的光环都是有幸运之神加持,可是世界上99%的人的成功,都是源自120%的努力”。

很多人,对怀左学长的初步了解是,学长好优秀,好自律,好强大。同时,也不乏有人感叹他运气好,成长快,发展猛。

前者,确实是他身上的优秀特质,也是我们所欣赏的闪光点和学习的榜样精神。

而后者,他光环之外的苦逼故事,他不怎么诉说,也不怎么言苦,更不被外人察之。

时光一晃而过。

如果把时间轴再往前推个几年,那时本科刚毕业的学长,正在为打零碎工而劳累奔波;为眼前糟心的工作而无奈将就;为考上名校研究生而拼命努力。

通常,那些不愿言苦的人,不是他吃的苦少,没得诉。而是他明白,最懂他苦的人,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人生苦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长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也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儿里:

“其实,每个人都想向上,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本身基础不太好,家庭条件也不太好。所以,真的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能改变的,改变成更好的

那年毕业后,他租着几百块钱的破出租屋,开始在大商场里摆摊卖杂书。

每天起早贪黑,早七点开摊子,晚十点收摊子,连干十五个小时不休息。收工后,摸着乌七八黑的夜,骑着破电动三轮车匆忙赶回住的地方……

在当时的他看来,这比本科期间所做的那些体力活、挣的那点可怜的工钱(偶尔能管饱一顿饭,就觉得挺值),卖破书,已经是眼下不错的待遇了。

而卖杂书的苦工,维持了有半年的时间。

试想,一个人整天待在嘈杂的大商场里,一直干坐着,也没人替班,那滋味会是怎样?

那几个月,每天暗无天日,没有丝毫盼头的生活,简直令人绝望。虽然体力没消耗太多,但身体素质真的会日渐变差。更何况,内心会百般受折磨。

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抱怨过自己的生活有多苦,有多不容易。

因为他明白,在社会上挣钱混饭吃,本就不容易,每个被生活所迫的人,都不容易。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切抱怨的时间去努力,去改变。

而这期间,看到昔日同学的迅猛发展,那对比后的强烈危机感和自己的不甘心,迫使他逃离了眼前不想过的生活,而后死死抓住考研这根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

听学长讲这段经历时,我鼻尖一酸,差点哭出来。脑海中立马浮现了一行字:“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再想想大学阶段的我们,没离开校园,没生存压力,没吃苦遭罪。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无理取闹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嘴里经常喊着迷茫,晚上却依旧心安理得地熬夜通宵,玩手机,打游戏,嗨到爆。早上困得起不来,一天也没学到多少东西,就叨念着学习累,抱怨苦,受不了啊。

真的,请我们丢掉自己易碎的玻璃心,不要那么矫情,不要总是抱怨,不要无病呻吟。

因为,一旦脱离了学生这个身份,现实社会就会立马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冷酷无情,什么是真正的吃苦受累。

如学长所说:“你有多少能力,就挣多少钱,你有多少价值,就享受多少服务。”

人生,最遗憾的还不是来不及,而是在还来得及的时候,自己却选择放弃。可是,“我本可以”啊!


03

这月初,我打磨了两个自己最受益的金句,也是我自己亲身悟道,并从成长经历中提炼出来的人生信条。

之所以称为金句,是因为它的真切,深刻,独特。以及时刻警醒着我,引导着我,教育着我,让我铭记于心,受益终身。

改变能改变的,改变成更好的,用一切抱怨的时间去努力。
凡事经历,必要从中提炼今后成长的价值;凡走弯路,必要从中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

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我才弄明白、早该多年前自己就该懂的道理。可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前阵子,电视剧《都挺好》大火,随之而来的“原生家庭”一词,也被掀起了热度。

但这部剧我没看。原因,除了不想占用太多的时间追长剧外;而更惶恐的是,太现实的剧情,着实让人心寒。

说实话,我怕自己会哭惨了,会被某些扎心的情节,戳痛到心底最脆弱的那根情感弦。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条件不好,原生关系复杂,成员矛盾、不和谐也常伴之。

别说有机会到外面的地方转转看,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而言,能从一个偏远的山村里走出来,就已经是万幸了。

别人眼中的苟且,自己心中的远方,我真的,从不敢奢望。

心中有期许,这件事很重要

前几年,我妈在市里住院治病花了不少钱,家里的积蓄近乎花完。当时的经济重担,便死死地压在了爸爸一人身上,连我读书的学费,都是向亲戚东拼西凑的。

而那时的我在干什么?

经历高考失败,大学做兼职,暑期支教,借钱参加培训,出省打工挣钱。

那两年,假期我也不怎么回家,室友们常问我原委,我却总是笑带敷衍。

因为自己心里清楚:“渺小卑微的我,帮不了家里一点忙,回去一趟又少不了添乱。而且,家长里短的小事争吵,我真的受不了”

段段续续了几个月。

那段时间,我每周往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总猜不到的赶巧,耳边传来的,次次是医院那头妈妈的问好。

心被刺痛的感觉,好像也只停留在了拨通电话,然听到回应的那一刻。

回想起当初那肆无忌惮地嘻哈玩闹,吃喝玩逛的时刻,我是真想倒转时光,狠狠地扇当时的自己两巴掌啊。

在《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这本书中,我有被里面的一句话猛扎了心:“我忽然感觉自己活得像一个弱智,像一个小丑演员,兜兜转转,留下的全是笑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不想讲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多不容易。因为真正不容易的,吃尽苦头的人,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比之下,我兴许还是最幸运的那一个吧。

有时候,我们的起点低,并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但你又不得不接受,面对,并学会与之和解。更重要的是,你要想办法去改变它。

倘若连改变的心都没有,那就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起点低了。因为你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和挣扎的余地。

正如马云那句引人发思的话:“你自己不调整好,你去怪别人,就像你去怪美国。没有用,你改变不了特朗普,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你要的是改变自己。”

是的,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很难,但唯有改变自己,未来才有希望啊。

我们每个人都被生活按着摩擦,然而却期待从尘埃里开花。

待到花开烂漫时,命运之神就会给我们带来福报之光,拨开你我眼前的迷雾,把光亮普照大地,也照向远方。

静待花开

04

前天,给社群的文友分享了“焦虑”一词。

可能你会不假思索地说“这词烂透了,有什么可讲性,大家每天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呀!”

我当然知道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充满着焦虑。只是能从熟词里产出自己的新知,那就已经创造了分享的意义和传递的价值。

焦虑的本质可以分为三类:

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变化,并渴望改变目前的现状。

缺乏方向感。没有方向的人,会导致两种现象。其一,陷入舒适区;其二,由迷茫导致的瞎忙。

缺少成就感。做一件事情,如果从中得不到一定的成就感,那很容易让人气馁放弃,结果自然事倍功半。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提高自己的认知力,明确事情的方向性和重要性。然后在行动中获得些许成就感,再相互影响前者,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成长机制。

如今,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会经常抱怨这代人太过浮躁,太过焦虑,失了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可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那茫茫人海里浮躁焦虑的一员呢?

我承认,自己确实“是”。

之前,我稍微做成点小事,内心就开始泛波澜,自信心大膨胀,浮躁不安。所谓“不骄不躁”,早已被我当成了耳旁风。

每次做事前,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要把事做好、做精,而总带着一种攻利心去想、去做。一旦短期内没有获得成效和利益,我就特别焦虑,然后果断放弃。

打工是这样,学习是这样,甚至刚开始培养读写兴趣也是这样。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这样”,才造就了那个普通到夹缝里的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

最近,看到一段印象很深的话,特别喜欢:

把失败当作反馈的成长思维、认真对待琐事的无差别心、不功利的兴趣和努力、匮乏和不安中的淡定从容、内疚与自责中的自我和解、对性格优势和缺陷的了解和接纳、在不完美关系中的自我滋养。《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关于”当下的焦虑,心中的远方“等类似困惑,不妨仔细体味这句话。我觉得这是给前我,最好的心法、最好的疗愈方式。

路在脚下蔓延着,心在远方期许着。

而这两年,我开始做减法,学会断舍离,慢慢在试错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去创造一个自洽的生活状态。

也是在慢慢寻找和摸索的过程中,我才发现了自己有了变化,尤其是心态方面的转变。

讲真,我比以前的自己稳了许多,而这种稳,让我觉得十分踏实,有安全感。

我不再刻意追逐某些事,而只想用心做好眼前重要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事;我不会像花蝴蝶一样再乱求人脉,而只想用自身的闪光点,去吸引和影响与我同频的有缘人。

我再也不想宣扬自己有多努力了。因为和那些真正为梦想努力的人相比,我的付出,根本不值一提。

努力去做的事,我只想先被自己赋予意义。

我再也不敢乱讲自己的目标了。因为我想要相信梦想,但我真的没一点把握,所以才会常常挂在嘴边。

已经相信的事,我只想把它默默放在心里。

两年前的我,会时常迷茫纠结,瞎忙焦虑,抱怨矫情,自满浮躁。而今后的我,真的想要往成熟稳重,谦虚低调,积极主动,追求极致的方向慢慢靠拢。

慢一点,静一点,稳一点,定一点。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一路磕磕绊绊走来,我不想感谢那些让我绝望过,挣扎过和悔恨过的经历。但不可否认,失败,也有它的意义所在。

只是,我会更感谢那曾坚强爬出来的自己,那曾没有放弃过成长和改变的自己,那曾对梦想有着偏执而死磕到底的自己。

余生还很长,但我想为自己而活。

因为人间值得,值得我们活出自己。那些你执着过的爱情,你去过的地方,你追过的梦想,都会一点一点,完整你的人生。

尊重原创,谢谢!

我是茉莉,每天都在一点一滴进步,希望你也一样。加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