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的第三本书《挪威的森林》
本着一个月一本书的速度,我让每天的生活过得很平缓,既没有急切地想要去快速地狼吞虎咽,也没有放下书不去看,而是找一个大段的时间,能够安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这一般是在晚上,偶尔在早起的上午。
中午有时也看,但大多数时间是看小视频,那样是一种快餐文化,符合白天快的节奏。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看到过一位女同学看《挪威的森林》,评价还不错。那时知道这是一本书写青春的小说,但仍旧是没有机会和机缘去阅读。其实想要看,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买下就行了。然而过去了十年,这本书一直在脑海里模模糊糊地出现。
而在唱歌的时候,伍佰的《挪威的森林》是经常点的歌曲,唱起来也有很大的伤感。不知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么。
后来,对于村上春树的了解,是他好几年都是诺奖的陪跑者,但始终没有拿过。后来是坚持跑步的时候,有人推荐了他写的关于跑步的书,而我在那个兴头上将他写的那本书买回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那本书似乎很适合快速阅读。
这样通过前面的简介,更加了解了村上春树这样一位作家。而他数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是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他的写作经历也或多或少给了我参照,都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可是我没有勇气像他一样卖点餐吧去辞职,然后专心致志地去写作。
我没有他那样的魄力和勇气,我现在的生活还在艰难地上升之中,我需要稳定的收入去养活一个家,而让他们少些奔波,多些安全感。
看着他前面写书出书的速度,我想到了作家贾平凹,也是那样的神速和不停歇。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挪威的森林》去看,他究竟写了怎样的小说。而日本作家的小说,前面的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我没有看完,在到了一半后因为事情耽搁没有再看下去。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完整地看完了。还有当下很火的日本推理小说也看了一本,但印象不深,连内容现在也忘却了。还看过《解忧杂货铺》等。稍早些时候倒是看过《伊豆的舞女》这篇小说,文字简洁让人喜爱。
总体上感觉,日本的小说自有自己的特点,都是那样的娓娓道来,不急不慢,不骄不躁,书里面的主人公的名字也颇有特点。像男主人公一般是渡边、小野之类的,女主人公则是纯子、绿子、玲子之类。很好记,不像欧美那样,人名一般很长。看是能看进去,但看完了,感觉收获没有那么大。
在看完了《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后,心里没有什么波澜。不过是两个人因为疾病自杀了,主人公睡了几个女人。而最让人怀念的是那无所事事度过的二十岁左右的青春以及永远地定格。
在看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我的相当年龄的岁月,是那么的清晰和遥远,又是那么的难忘。而那时认识的人,现在联系的都不多了,且很少出现在梦里。毕业后,我们都天各一方,自己忙自己的事情,估计有些人是再也不会遇到了。每每想到这,都有些莫名的伤感,但名字记在心里是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