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孙子兵法》——谋攻篇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10人  那个女孩叫梦希

导读:

本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是“非善之善者”。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在与敌人作战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时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拼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1]全国:完全占有敌国的领土,让敌国举国投降。

[2]破国:击破敌国。

[3]军、旅、卒、伍:均是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编制单位。军:1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伍:5人。

[4]非善之善者也:不是好中最好的。善:好,高明。

[5]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指使敌国屈服。

[6]上兵:用兵的上策。

[7]伐谋:用谋略手段战胜敌国。

[8]伐交:用外交手段战胜敌国。

[9]伐兵:用军事手段战胜敌国。

[10]修橹[插图] :建造盾牌和战车。修:建造。橹:一种用藤草制成的大盾牌。[插图](fén wēn):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用排木制作,外蒙生牛皮,下可容纳十几人,用以运土填塞城壕。

[11]具:准备。

[12]距[插图] (yīn):为攻城而堆积的土山。(古代攻城之前必堆积土山,为的是观察敌情的便于攻城。)距:通“具”,指准备。[插图] :通“堙”,指用土堆积而成的山。

[13]蚁附之:士兵像蚂蚁一样一个接一个的爬梯攻城。蚁:名词用如状语,意为“如蚁一样……”附:依附。

[14]拔:攻占敌国的城池或军事据点。

[15]非战:不用交战的办法。

[16]非攻:不用强硬攻打的办法。

[17]非久:不用持久作战的方法。

[18]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要采取能够达到全胜的谋略与天下诸侯争斗。全:完全,全部,在这里是指对敌国的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都取得胜利。

[19]顿:顿,通“钝”,疲惫、受挫的意思。

[20]十:十倍。以下的“五”、“倍”也都是指我方与敌国的力量对比。

[21]围:包围。

[22]攻:攻击。

[23]分:分散。

[24]逃:摆脱。

[25]避:避免。

[26]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如果力量弱小的军队一味坚持硬拼,一定会被力量强大的军队擒获。小敌:力量弱小的军队。大敌:力量强大的军队。坚:坚固,在这里引申为硬拼。

[27]辅周则国必强:将领对国君辅佐周密,那么国家就强盛。

[28]辅隙则国必弱:将领对国君辅佐不周到,有疏漏的地方,那么国家就会衰弱。

[29]患:危害、贻害。

[30]縻(mí)军:束缚军队,指使军队不能根据情况调整作战路线。縻:原义为牛辔,这里引申为羁绊、束缚。

[31]同:参与、干涉。

[32]政:政事,指军中行政事务。

[33]权:权变、机动。

[34]任:指挥、统率的意思。

[35]诸侯之难:诸侯国趁机进攻的灾难。

[36]乱军引胜: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国的胜利。引:导致。

[37]知胜:预知胜利。

[38]识众寡之用:了解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的情况,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战法。识:了解。众寡:多和少。

[39]上下同欲:上级和下级是一个目标。上:指君主或军队的高级将领。下:下级军官及士兵。欲:意愿。

[40]虞:料想,在这里引申为准备的意思。

[41]御:驾驭,在这里引申为制约、掣肘的意思。

[42]彼:对方,这里指敌国。

[43]殆:危险,这里指失败。

译文:

孙子说:一般用兵作战的原则是,让敌国完好无损地降伏是上策,击破敌国让它受到残缺之后再降伏就次一等;让敌国的全军士兵完全降伏是上策,用武力击垮敌国的全军士兵就次一等;让敌国的全旅士兵完全降伏是上策,用武力击垮敌国的全旅士兵就次一等;让敌国的全卒士兵降伏是上策,用武力击垮敌国的全卒士兵就次一等;让敌国的全伍士兵完全降伏是上策,用武力击垮敌国的全伍士兵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善用兵者;不用武力进攻就能使敌国降伏,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善用兵者。

用兵作战的最高境界是用谋略手段战胜敌国,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国,再次是用军事手段战胜敌国,最后是用攻打城池的手段战胜敌国。采用攻打敌国城池的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攻打敌国城池之前,要制造攻城用的大盾牌和大型战车,准备好各种攻城用的器具,这些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完;攻城之前必定要堆筑小土山,这又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竣工。如果将领无法抑制自己愤恨的情绪,驱逐士兵像蚂蚁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可能是士兵死伤了三分之一,但敌城还是没有攻破。这就是攻城可能带来的灾难。

懂得用兵法则的人,打败敌军不是通过战场厮杀的方式,夺取敌国的城池也不用强攻的武力手段,消灭敌国不是靠打持久战。一定要采取能够达到全胜的谋略与天下诸侯争斗。这样,既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损,又能圆满完整地获得胜利。这正是用谋略的手段战胜敌国的基本准则。

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则是:当我军拥有敌国十倍的兵力时,就用兵把敌军四面包围起来;当我军拥有敌国五倍的兵力时,就利用自己的兵力猛烈攻击敌国;当我军拥有敌国两倍的兵力时,就要设法将敌军分散,以优势兵力将其各个击破;当我军的兵力与敌国相当时,就要努力地抗击敌军;当我军兵力比敌军少时,就要设法摆脱敌国;当我军的兵力不如敌国时,就要避免与敌国进行决战。因为,弱小的军队如果固守己见在战场上硬拼的话,就会被实力强大的军队所擒获。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详严密,那么国家就必定强盛;如果辅佐得不周到,有疏漏的地方,那么国家就会衰弱。

国君可能给军事行动造成灾难的情况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能够进攻而非要让军队进攻,不知道军队不能够撤退而非要让军队撤退,这就是所谓的束缚军队;不懂军队的内部事务,却干预军队的行政,这会让将士们迷惑不解;不懂得军队作战的权宜机变,却参与军队的指挥,这会让将士们疑虑重重。如果全军上下既迷惑又疑虑,各诸侯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而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自乱军队,而导致敌国取胜。

有五种情况可以预测胜利的结果:知道能作战或不能作战的这一方会取胜;知道根据兵力的多少而采取相应谋略战术的这一方会取胜;将领和士兵的目标一致,全军上下同仇敌忾的这一方会取胜;以充分周密的准备去对付毫无准备的敌国的这一方会胜;将帅有领导才能而国君不加干预的这一方会取胜。这五条,是预测胜利的方法。

既了解敌国情况,又了解自己情况,就能百战百胜;不了解敌方情况,只了解自己的情况,胜败的可能各一半;既不了解敌方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每次战斗肯定都会失败。

个人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