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第二十六章习讲
原文--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我们先解释一下钓而不纲:钓、纲都是动词。“钓”是用只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只能钓一只鱼。“纲”的一种解释是渔网,一种说法是说“纲”是一根绳子,在大绳上悬挂很多鱼钩,横贯在河的两岸,这样就能捕获很多鱼。
弋不射宿:“弋”,是带丝线的箭。在射鸟的时候,在箭尾拴一根生丝,丝线的另一头,再拴一块石头。这样在射到鸟后,鸟受了伤,因为丝线一头栓着石头,它一飞,石头有重量,就拽着鸟,让鸟飞不动也飞不起来,就掉下来了。“宿”,指归巢的鸟。
这句话是说:孔子只用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大家也许有疑问,夫子为什么不用网捕鱼、射猎归巢的鸟呢,这捕猎的效率很高呀,一下子可以捕获很多鱼呀、鸟呀,为什么要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呢?
根据夫子弟子的记载:“吾夫子在贫贱时,为奉养、祭祀亦尝取鱼、鸟以为用矣。但常人都有贪得之念,而夫子每存好生之心。其取鱼也只用钓饵而已,不曾以大绳系纲拦截水中而尽取也;其射鸟也,只以丝系矢,射其飞者而已,如鸟之宿者,则未尝出其不意而射取之也。”夫子捕鱼射鸟不是和常人一样为了口腹之欲,这是他在贫贱时为了奉养、祭祀不得以才去做的,但是夫子采用的捕猎方式却与常人不同。一般人捕鱼用大网,涸泽而渔,夫子在捕鱼时只用钓竿钓鱼。一般人射鸟常常会乘其不备去射杀巢中歇宿的鸟,而夫子只射飞鸟。从夫子的捕猎方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夫子的用心与一般人的用心不同,一般人捕猎充满贪婪之心,唯恐捕之不尽,欲求多多益善,而夫子的仁爱之心,即使在捕猎这样的行动中,也任运而起。
在李炳南先生的“论语讲要”里,他引用了物茂卿《论语征》里的一段话:“天子诸侯为祭及宾客则狩。岂无虞人之供,而躬自为之。所以敬也。狩之事大,而非士所得为。故为祭及宾客则钓弋,盖在礼所必然焉。”是说天子、诸侯在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不需要看管山林的官员供奉,要亲自去狩猎,把猎物打来做为祭祀及宴客之用,这是为了表示对祭祀和宴请宾客的恭敬。士大夫不能狩猎,但是在祭祀和宴请宾客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可以去钓鱼或者射杀鸟。夫子那时代因为已经有了这种礼法了,夫子属于士大夫,所以夫子也遵循这个礼法,在祭祀和宴请宾客的时候,为了守礼,又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重,才不得以去捕猎。
蕅益大师在这一章批注里面就点出来“现同恶业,曲示善机。”说夫子捕鱼射鸟看似是一个恶业,其实这是夫子在用委曲婉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要断恶修善,爱人悯物。
在江谦先生对这一章的解读中,他引了《列子冲虚经》里面的一个故事。说在齐国田氏在自己的庭院里头祭祀,参加的宾客很多,有人献上鱼和大雁,田氏看了之后很感叹说:“上天对人的恩德多么深厚啊!养殖五谷,生育鱼鸟,供我们人享用。”宾客都应和,说田氏讲得对。这时候,有一位鲍姓十二岁的孩子,大胆上来说:“说我不同意您说的话。天地万物,跟我们人类是并存的,都是一类罢了。既然都是一类,就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因为有大小之分,有智力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但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食之物食用,哪是上天专为人所生呢?比如,那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说天生人类是为了蚊蚋和虎狼吗?夫子作为圣人,难道还不如鲍氏之子吗?
夫子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教化我们,引导我们的良善。儒家重视天人关系,主张万物和谐共存。夫子重视仁道,主张人类应该效仿上天,不仅对人类自己,即便是对动植物,也应该心怀仁德,不可滥捕滥杀,要尊重关怀它们的生命。夫子把“刳胎杀夭”、“竭泽而渔”、“覆巢破卵”都视为“不义”的行为。对于死亡的动物,孔子也抱有哀悯之情。《孔子家语·子贡问》记载,孔子豢养的狗死了,他对子贡说:“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礼记》里也记载了一段曾子和夫子的对话:“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里,夫子告诉人们要按照时节规定伐木狩猎,要尊重动物的生命,并把尊重动物的生命提高到对于天地之孝的高度。
从这一章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行为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夫子也是主张尽量避免杀生,因为奉养、祭祀实在不得已,就两权相害取其轻:不网鱼,只用一根竿钓鱼,杀得有限。不射巢中的鸟,怜悯它们可能还在抚养幼鸟,在这个不得已的情况下,还示现出这样的善心,这是何其仁也!
学习这一章,通过夫子的身教我们可以从中揣摩到夫子给我们的一些教育:
1、通过夫子日常的行谊,把仁德这样一个儒家的核心美德凸显出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夫子捕鱼射鸟表面上给我们显现的是杀命伤仁,其实是在教我们断恶修善,启发我们的善念。“钓而不纲,”这个是教我们做人不要有贪欲,“弋不射宿,”启发我们善良的天性。读这一章,我们可以直接体会到孔子对万物都心怀仁德。
2、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夫子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夫子强调取物以节,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保证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对于现代这个物欲横流、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社会,有着极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近一百多年来,人类通过消耗地球资源,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却将自身的生存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2013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4.4毫米,干旱、洪水、飓风等灾害正在破坏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今全世界约有3.4万种植物和5千多种动物濒临灭绝。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消失着。因此我们对自然界也要取之以时、用之有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希望通过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造福社会与地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3、夫子在贫贱时,为奉养、祭祀不得已去捕鱼射鸟,夫子选择了“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个两权相害取其轻的方法“曲示善机”。那我们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也要这样去思维。
4、当我们在夫子捕鱼射鸟这个表面事相上去观察夫子的行为时,会觉得夫子也在杀命伤仁,其实悲天悯物、取物以节的仁德之心是一直存在于夫子的心中啊!所以当我们对圣人的行为不能完全理解时,不要去非理作意,要正面思维去理解圣人的心意,好好去体会圣人的应机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