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与【我的青铜时代】| 什么是正义的本质?

2021-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壹念心知岛

说到律师罗翔,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用眼睛把人瞪死,构成犯罪吗?”“一天赚八九万,用这种赚钱速度大家谁不想做他二奶?” “我强暴自己犯法吗?” “历史上有秦朝吗?凭什么认为有?你去过吗?”

“在野外快饿死了,把熊猫烤了构成犯罪吗?“

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皆来自是前几年热度火爆的法学教授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他的《罗翔说刑法》视频早在前几年就火遍各个视频网站。他能把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并配上搞笑至极的段子,让案例中的人和事从书里走了出来,真正接地气。这让许多不是法律专业的用户也看得津津有味。

与此同时,罗翔的“三观”也很正,他的视频课程不仅有“救人救到一半发现是仇人不救了,构成犯罪吗?”这样震撼法学界一年的案例;他还会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案件以及背后的人性,和人生哲学。

在信息庞杂纷乱的今天,罗翔成为了很多网友拥趸的导师。

一、 《我的青铜时代》——罗翔的自述

而最近,罗翔也在综艺节目《我的青铜时代》中回忆了他当年在北大读博时,没能帮助一位的老太太的往事,这令他一直愧疚至今。

事件的经过大概是,罗翔当时带一位不识路地老太太去某某援助中心,路上老太太讲述了她想求助的案件,但罗翔当时不太想惹麻烦,并没有表露自己律师的身份。但到了援助中心后,老太太说的一番话让罗翔大为震撼,老太太说,“真的很感谢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罗翔的内心咯噔一声,但最终还是走了。

在此之后,这件事在数十年的日月中,不断地叩问着罗翔的良心。罗翔自我剖析谈道,其实当时他不过是用一种虚伪的道德优越性,掩饰着自己的内心。


在罗翔的课程中,曾讲这样一句话,“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有大量的不正义,是不是有不正义相对应的概念叫做正义?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

也就说,正是因为世上有公义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一些事情不正义。

康德说,世上仅有两样让他心中震撼的东西,一是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那么人类的这种道德良心的本质是什么?它源自哪里?

实际上,这种独特的心理品质,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 Values)。


二、 保护性价值观是什么?

在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中有这样两类价值:一类是可交易价值;另一类是不可交易的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将决策分为两种形式: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

01 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通常关注前者,将各种价值看作是可以相互交换的,当出现更大的利益,我们就会放弃之前的价值观。就好像不爱运动的人,在医生的建议下也会选择去锻炼身体。

然而,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人的信念系统中也存在着一种坚如磐石的价值理念,无论如何都不会用它来交换任何东西,如,人性、诚信、自然等等。这对以价值权衡和交易为基础的理性人假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们会屹然不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足为惜?



02 保护性价值观的提出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思想家孟子就曾提出过铿锵有力的价值判断:“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一代代文人志士在这种信念坚守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

以上做法不仅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相悖, 而且不符合动物基本的趋利避害天性。这体现了人类精神超越性的一面。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Baron和Spranca提出了保护性价值观的概念(protected values)。

这是一种没有任何价值能够衡量的价值体系。保护性价值观是社会文化认知的重要组成成分,因为它构成了如何定义我们主要参考群体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性价值观是包含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基石(例如,家庭纽带、群体荣誉、正义和爱国主义等等)。

显然,保护性价值观不仅仅是个人看重的某种理念,如果有必要的话,无论会冒着怎样的风险,人们都愿意为之战斗和捍卫。



03 保护性价值观的特性

1.绝对性

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保护性价值观是神圣无价的,绝对不能被交易。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这是我的原则问题”。

可能你也经常思考,人性、道德是否真的经得住物质的考验,实际上,保护性价值观绝不是人类的故作姿态,它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息息相关。换句话说,保护性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有关,当一个人丧失了自我认同,他还会深信不疑他自身的存在意义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便可以一窥那些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分子是如何在压力之下仍旧不改其志。甚至是那些恐怖分子,为何他们具有如此根深蒂固的破坏意志?
还有那些战后自杀的日本军官和士兵,法西斯主义曾是他们精神的支柱,当一切都烟消云散,他们的生活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2.数量不敏感性

我记得之前有个新闻,一个14岁的小女孩和母亲去上海旅行时闹矛盾了,居然被母亲丢在上海街头。这件新闻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母亲不重视亲情,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对于人们来说,如果一种行为是被保护性价值观所禁止的,那么人们会认为这种行为发生一次和一百次都是一样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出轨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一旦发生,就说明问题恶劣到极点。


3. 拒绝交易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保护性价值观视为普遍珍视的东西,绝不会去进行交易。我们会拒绝为其明码标价。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中,年老的穆斯塔法一直经营着曾饱经风雨、不断亏损的布达佩斯饭店,但是对他来说,这个饭店是记录着他过去一切的载体,是绝不会出售的东西,是逝去的昨日世界,但毫无疑问,那些回忆的超凡魅力依旧维持着美好的表象。


三、 每个人心中的公义

01 社会规范下的道德

其实有些时候,表面上的道德判断往往是社会规范的结果。比如,现代社会认为女性不能自由恋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穆斯林国家呢?

还有大家最吐糟的,学校对待校园欺凌的和稀泥态度,“别人为什么就打你,不打别人?”虽然在年幼的时候我们都视学校为权威,但实际上,我们打心底厌恶这种权威态度树立的道德规范。


02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公义

因此,真正的道德判断将独立于权威,独立于任何社会共识,因此可普遍适用于所有地方和时间。当它受到践踏和侵犯时,我们会为之愤慨。就好像我们看到诸多的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案例——

我们的社会不鼓励暴力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势单力薄。

然而当有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和权利,冒犯了我们的人格和尊严,伤害无辜的他人时,我们依旧会去选择听从内心,这将是一个真正的道德原则。

尾声

就像罗翔在节目说的,

公正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我相信,我们都有这种公义的期望。

—END—

听从内心的声音

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