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三个家庭之三)
前天一个初三孩子因为随地小便,以及学习态度问题,被我叫来了家长。
妈妈坐下来的那一刻,再次重复了那句话,“不知道你好不好意思,我是觉得非常丢脸,我连话都不想说了。”她面前的儿子微微低首,站得松松垮垮,不是故意松垮,而是他平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站姿。一开始我喊他坐下来,椅子就在他边上,他不愿,兴许是不好意思。后来我要求他必须坐下,“我要你坐下不是为了你呢,是为了我自己,仰着脖子看你真的是累。”他听我这么一说,才坐下来。
其实,我觉得这事不能称为“叫家长”,我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孩子,不是为了来斥责他。倒是看着这母子俩的交谈(主要是妈妈在说),我觉得挺有意思,真的是忍不住笑意。
“他哦,在家里啥都要催。暑假期间,好不容易劝服他记单词,才坚持了一天,后面就不肯了。”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看都不愿意看眼前的孩子。
我观察着他的表情,听到这话,他那耷拉的头抬了起来,还是用那小小的声音说,“哪有,坚持了两三天。”
我又忍不住笑了,“那你的意思还是说自己不错了咯?”他见我这么说,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后来也有几次,妈妈的话一出,孩子习惯性反驳。
妈妈的话匣子一打开,又缓缓地说出了这件事,“那次去奶奶家,出门时我要他穿整齐暖和点,因为姑姑姑父都会回。他偏不,别人都穿外套了,他要穿个短袖、凉拖鞋,气得我哟。后来大家都笑他‘XX,你身体素质蛮好呀!’别人一听这话都知道是嘲讽,他就是要这样。气得我回来的路上骂了他一路。”
我看着看着,大概也看出点问题来了。
后来,我问他爸爸在不在家。妈妈说,这几年都在深圳上班,回来得少。听我建议说让孩子多跟爸爸呆一呆,妈妈告诉我暑假也去了深圳,在那里孩子什么事也做不好。“他一看就说事情这么简单,自己也能做。结果,根本做不好,只会夸海口。他就是这样!”说到“他就是这样”的时候,妈妈又扭开脸不看孩子了,满脸写着嫌弃。
我内心的那个想法更加坚定了。我看孩子耽误了大半节课,跟他强调了一下学习态度以及习惯的问题后让他回去了,有些话我要单独跟妈妈讲。
“我其实不是什么不负责任的妈妈,周末我也陪着他,手机什么的我都不碰,就想全心全意陪他,可是他不行啊,动不动就要跟我作对。这种天气打个赤脚在地上跑,他就是要故意气我,看我生气。”说这句话的时候妈妈自己也笑了。孩子不在场,她没那么多愁容了。
我也跟着她笑,真是有意思的一家人。妈妈常年独自带孩子,而且是独生子,当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发展时,焦虑已经很明显了。“周一到周五我是很开心的,一到周五晚上我就开始烦躁,因为他回来了。”这位妈妈,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所以焦虑得也很严重。从她的“他就是故意气我”中,看得出她与孩子也是一种隐形的较量,因此孩子的这种晚熟、幼稚其实也与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而且妈妈操心得太多,让孩子没有了自理能力。
“他什么都做不好,房间里总是邋里邋遢,每次他一去学校,我就要去房间给他收拾。平时总是要催,不然能在厕所里待一个小时。”
全程,我没有听到一句对孩子的赞赏。我理解她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是如果对孩子总是指责,孩子就真的长成了不好的样子。妈妈对我的这句话是认同的,“的确这两年我很少看到他的优点,这可能也是我的教育有问题。可是我根本看不到他的优点呀,他天天在气我。我有时都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看吧,这位妈妈有多焦虑。
最后,我给了这位妈妈三个建议,一是少指责孩子,不指责其实就是一种赞赏了,如果能够直接赞赏更好。二是少焦虑,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已经是这样了,不会有更坏的情况了。三是生活上少操心,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如果将来他再找个同样没有自理能力的老婆,那这个婆婆可就真得操一辈子心了。说到第三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妈妈脸上被触动的表情。
其实,劝她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一丝自己的影子。这两年,虽然我也尽力在告诫自己,不催、不管、不打、不骂,但是很多时候自己也是被气得肉疼。就说昨天早上,气温很低了,我要骁哥加一条裤子,因为他的外裤是很宽大的,没有保暖效果,他还有点感冒,要再冻上一天,肯定又会加重。结果人家不依,他上幼儿园的点就要到了,我也急着上班,讲了道理无果,最后还是挨了顿打才让他穿上裤子。
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这些年也是在别人,特别是灿烂jx的规劝下,才意识到能上清华的儿子不是责骂出来的,自己也还需要努力。当家长不容易,好在我能从无数个学生家庭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力求不在自己的家庭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