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台山的温度

解读天台山的温度---又见明月

2018-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傅相标

711年,睿宗下诏在法轮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观,拥有一堂:黄云;二台:凤轸、从妙;三坛:元晨、朝真、朝斗以及炼形室、龙章阁,严禁填充内四十里不得樵猎,五里不许迁葬。

李白来时,司马承祯还在衡山。

初秋的夜有些微凉,月色裹着些寒意透过略有点发黄的纱窗,一些不知名儿的虫儿又出来活动了,发出了愉悦的声音。

在道友的指引下,李白前往仙人座。

四山壁立,峭崖如削。淡淡的云海漫溯过来,如瑶池般唯美。中有巨石屹立,如池畔琼台。月光微蒙,待登得仙人座,云海褪去,月色如洗,寰宇空明,恍若仙境。

李白想起司马承祯之约,不由大声吟诵起来: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吟到青衣约我游琼台这一句时,分明从眼角滑下了一颗滚烫的泪珠,也不知此时的老师在衡山过的如何?

一直在追寻的功名,此刻竟然可以暂且放下,难道这是冥冥中的安排?

天刚泛出鱼肚白,李白披衣出门,他想起了石匠跟他说的女儿明月--司马承祯的弟子。他决定去寻找明月,以求修行要典《坐忘论》的核心解读。

沿着幽涧碧潭的灵溪,一路向前,山风吹来一阵阵桂花香,李白的心也是无比陶醉,就在一个转角处,李白看到了崖尖上有一位素衣的女道士,白衣如雪,纤指如玉,未绾起的几丝长发在风中格外的撩动心扉。

真的是风吹得暗香朦胧,花儿逊色胭脂红,低眉问谁心动,眼角微醉波光与共,那微微嗔怒的温柔眉峰,让李白以何相送?

李白痴痴的看着,女道士发现了,没有呵斥无理,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李白上那山崖去。

幸好李白的身体强壮,攀援着岩石和藤蔓,费了所有力气才上得山崖。

一到女道士修练的平台,李白全身都瘫软了。

“坐吧!”女道士微微一笑,“我就是你在寻找的明月”

李白使劲掐了下自己,这不是在做梦吧。

明月换了个坐姿,给李白做了入门的示范。开始讲解《坐忘论》:

第一阶段,“敬信”。对大道必须要有虔诚的信仰,深信不疑,这是修道的基本前提。

第二阶段,“断缘”。断绝俗世尘缘,不为世俗事务所累。放弃世俗间的事情,身体就会轻松;做到清静无为,内心就会安静。

第三阶段,“收心”。司马承祯认为,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

第四阶段,“简事”。修道者一定要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第五阶段,“真观”。善于观察,不为外物所迷。

第六阶段,“泰定”。安详而心静,清除一切世俗欲望,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勿须有意去追求静心,而心无时无刻不处寂静的状态。

第七阶段,“得道”。坐忘的目的就是得道成仙。得道者形神统一,修得长生不死的“真身”,隐显自如,就可以“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

李白修道有天赋,约两个时辰,就摸着些门道了。

喝了申时茶,明月继续讲“枢翼篇”:

所谓“五时”,就是修道时不同阶段的五种不同心理感受:一是心境动多静少;二是心境动静各半;三是心境静多动少;四是无事时心静,有事时心动;五是心与道合,有事心也不动。

所谓“七侯”,就是修道者在七个阶段的形体表现:一是举动顺时,容颜和悦;二是疾病全消,身心清爽;三是身体得到补养,不再会夭折和受伤,恢复了元气和生机;四是能够生存数千年之久,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仙人;五是能够把自己的形体修炼为气的状态,这样的

人可以称为真人;六是能够把气状态的形体进一步修炼为无形无象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人可以称为神人;七是通过修炼,使精神状态的形体与大道融而为一,这样的人可以称为至人。

末了,明月补了一句:如果做不到“五时”与“七侯”,包括清心寡欲,你就下山去吧。

李白的那点儿小心思,在明月面前,是透明的,甚至一个表情,都逃不过明月的清澈的眼神。

安静的就像不容一点渣滓和亵渎的仙女,就这样离李白非常近的坐着。

又像一朵莲花静静的绽放着,飘着淡淡的幽香。

李白的心儿有些抓狂,这是什么节奏。转念一想,成大事者,必须忍为上。

明月的声音又飘来了:静心!

这声音好管用,不轻不重,就在心湖慢慢的洒落下来,如一片叶子落下来,李白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春天。

玉真公主向她的哥哥唐玄宗举荐他了。

是夜,登百丈崖,下瞰龙湫,翠蔓蒙络,水流潈然,盘涧绕麓,入为灵溪。望将下去,凄神寒骨。边有金庭洞,当年周灵王太子晋的隐修之处。

在洞里的石桌旁,李白跟着明月又温习了一遍《坐忘论》的心法。

梦想成真,玉真公主真的和同一个爹妈生的唐玄宗推荐了才华横溢的李白。

唐玄宗下诏入翰林院。

入长安后,李白如鱼得水,繁华的世界让他呼吸到了另一种味道。

玉真公主的文学沙龙经营多年,也让李白一下子融入了大唐第一文人圈。

一日,听闻崔山人有一幅关于天台山百丈崖的名画,不由心动不已。费了一番周章,才得以看了一眼,观之极为震撼,当即赋诗一首: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可惜如此佳作,藏的那么深深,让我李白凭白勾起多少再去天台山的念头。

当夜,对着佳作,李白又喝醉了。

子时,李白醒来,月色偷偷的进来,清风吹起了桌前的诗稿。

这是一首写于扬州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梦呓:明月!明月!明月!

天台山上的那一轮明月,李白内心的那一位最美的明月,此刻交融在一起,成了李白一生最多的牵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