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从战胜恐惧开始
不惑之年再次毅然决然跳出职业舒适区,踏上新的职业征程。虽然各级领导力劝留下承担更重要的工作岗位,自己还是拗不过内心的声音:我要迈入学习区甚至恐慌区,挑战自己,进入新的生态位,开启新的征程。
当然内心有另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在警告我:前方有危险,干嘛要自找苦吃!你已经不小了,经得起折腾吗?这是内心对不确定未来的一种恐惧,恐惧是每个人最大的敌人。
稳定其实是个伪命题,对于职场中人,能力才是根本,没有任何企业会保留缺乏价值的员工。因此寻找提升自己价值的机会而不是更稳定的企业才是正确的选择。舒适区更是一种沉没成本,可能会成为不断进步的最大障碍。打破舒适区就是抛弃沉没成本,才能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年前的我是没有这样的感悟和勇气的,这得感谢一年来跟随武老师的心理学专栏持续学习和领悟。“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这句开篇导语已经成为了我的人生目标。
人的个性往往形成于幼时原生家庭的教养,父母权威深刻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听话”教育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但它也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容易养成唯诺的性格和被动的心态。做事总会顾虑很多,尤其顾忌权威和传统的条条框框,不能充分展开自我,无法成为真正的自我。
这种种顾虑其实来自不必要的担忧、焦虑,本质就是一种恐惧。恐惧是人类基因预装的操作系统内核,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它的初心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繁衍。就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中断机制一样,当恐惧升起,会立刻让理智的大脑陷入恐慌之中而把安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并且容易作出只利于当下的短视决策。
恐惧是怎么产生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和动物的领地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人的“势力范围”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比如权力、尊严,也就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当受到挑战时,人会感觉自己的“势力范围”受到了威胁,触发了原始生存危机。如果对方强势,你就会感到恐惧,反之如果是弱势一方侵犯你,你会感到愤怒。
我们做选择时的种种瞻前顾后,往往是顾忌外界的束缚和压力,其实就是内心的恐惧造成的,从而不能完全施展和发挥自己,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
要成为自己,活出一个自己说的算的人生,任何选择从自己内心出发,遵从内心的呼声,不要被外界的评判所干扰,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最重要。也不必盲目和他人攀比,每天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可以。
成为自己是一场英雄之旅,这场旅途要从战胜内心的恐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