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读书让生活美好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读书笔记1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姜文止戈

法家的核心精神,重实效而轻道德,把成功当作唯一的目标,可以说是不惜一切去追求成功。在手段上,靠的无非是奖励和惩罚这两种基本方法。不仅如此,法家在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上,所重视的是法、术、势三者,也就是奖惩之法、欺诈之权术、以及地位权势。法家对天道和仁爱都不尊重,也不信任,认为人可以战胜天道,仁爱则虚幻而不可信。在人性的善恶上,法家宁愿相信人性之恶。不过,法家强调人的意志力量,自信只要发挥出坚定的力量,就必定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成功。

在自卑感影响下,人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补偿”。试图通过使自己变强大来克服潜在的自卑感。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龀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钧,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人的自然本性并非不能改造,而且人要融合于社会中,也不得不对自然本性有所克制、调整、约束和改造。精神分析心理学指出,对于人来说,虽然按照自己本性生活,当时是最快乐的,但是却往往会和社会冲突,使自己和别人以后更不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以和外在的现实要求相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更长远的快乐。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抑下,处处不如人,甚至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中华民族的精英分子们痛切地感受到了民族的弱点,于是,整体上产生了民族的自卑感;我们知道,自卑感是培育法家精神的最佳土壤,因此,中国走向了法家的道路,试图借此来富国强兵。但不幸的是,我们甚至还没有达到巅峰,经济就已经走到了崩溃边缘。

法家精神如同强心针或者兴奋剂,它的确可以给你暂时的好表现,但是,它必定会损耗你的元气,这样的药物,不要也罢。

为了避免“在巅峰崩溃”的法家式宿命,作为个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醒自己一定要全面发展人生,不要把一切赌注放在高考或者其他某一件事情上。作为民族,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唤起内心深处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任,要相信我们国家虽然暂时还不是发达强国,但是我们的文化中还蕴藏着珍贵的宝物。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仔细探索适合我们的方法和道路,让我们的民族有更稳健而全面的发展。也许不会创造奇迹般的速度,但是也不容易出现翻车的奇祸。

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通过洞察了自我,才能真正化解潜意识中那些由于童年创伤而形成的消极印象。而外在的成功并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心理学家指出,被母亲宠爱的孩子一生都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他知道不论他成功还是失败,在母亲眼里他永远是可爱的。这就是他人生最基本的,而且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成功。

这些自卑补偿性的人物自己也不屑于和女性搞好关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关系是“耽误事”的,对自己的成功并没有意义。女性是更重情感的,而在他们看来,情感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情感令他们讨厌。作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渴望情感的满足,但是,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压制了自己的情感,好让自己能最理智地做事并获得成功。他们自己内心被压抑的情感会挣扎着冒出来,压制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此,他们对自己难于被压制的情感会很反感。而女性则是一个外在的情感化身,正代表着那种不懂得自律的情感力量,也就格外使他们反感。因此这些人,宁愿把女人当作纯粹的泄欲工具,而绝不愿意和她们建立感情联系。

秦始皇赢政这个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赢政文化”却死而不僵,许多赢政一样的人物,鼓吹一种不择手段的成功,鼓吹一种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一种不问是非只管强弱的态度,一种对强权的渴望和崇拜。赢政文化的流毒,正是中国专制遗毒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此毒不解,中国的复兴就难有希望。

不顾一切,只求成功,只求成为强者和霸主,以为成功了就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这样的赢政文化之毒,一旦中了很难化解。

在他们没有成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人生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不成功。他们全心全意地追求成功,完全没有心思去关注人生中任何其他东西。心理咨询师不能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成功。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容易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毕竟我们也还有机会启发他们偶尔做一个反思一人生的意义,仅仅是获得那些外在的成功吗?

再比如,图书市场上,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些书,明确地教人如何骗人、如何拍马屁、如何损人利己,这些书,也可以说是赢政式的成功学。

企业做假,一切向钱看,也是一种嬴政文化。

成则王侯败则贼,凡是有这样的价值观的,都是赢政文化的产物。

在我们看来,成功固然值得追求,但是,如果为了成功,我们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爱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那么这个所谓的“成功”,实际也是一个失败。如果有人砍掉自己的脚卖掉,再用那钱买了一双最名牌的鞋,我们会羡慕他的名牌鞋吗?接受了赢政文化的人,和这个卖脚的人一样,他们用放弃自己真爱的能力作为代价,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却不可能从成功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也就不可能懂得爱,也就不可能享有爱,而没有爱的人生,即使有金钱和地位作为点缀,依旧是一个诅咒。

真正对自卑最有效的良药并非胜利和超越别人,而是爱。

如果我面对的是敌人,我必须比他们强大,才会感到安全。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我爱的也爱我的人,他们比我强大并不是一种危险,反而是一种安全。自卑的背后是不安全感,自卑就是意识到自己难于取胜,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爱我们的人,我们何需自卑?!

说到长城修建的功过,从现实的军事需要方面,也许修长城并不是大错。但是,如果从文化心理和象征的角度看,修长城却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难。

从赢政心理上分析,防备“胡人”,固然有现实需要,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全然需要修长城。从以后的历史看,有了长城“胡人”也一样进犯,长城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从心理角度,长城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全面防御工事”。这个外部的防御工事,实际上是赢政内心防御工事的外化象征物。也就是说,赢政希望他自己的人生能有办法彻底地杜绝危险,所以,他需要一个代表“绝对好的防御”的象征,长城正是这个象征。生命本来并没有绝对的安全,而真正的安全也不是靠“万无一失的全面防御工事”,而是靠生命的力量本身。在先秦有许多士人都对君王们说过,最好的防御不是坚固的堡垒,而是你能够爱惜你的民众,能够尊重国家中的贤良,能够有良好的政治等等。这才是正确的观点。

另外,长城还是赢政之类人物的另一种常见心理的体现,那就是“好大喜功”。他们内心空虚自卑,但是出于补偿性心理,他们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幻想,幻想自己是极度伟大的人物。他们不知道人真正的伟大是灵魂的伟大,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并没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实际上比千百个秦始皇都伟大。为了表达和展现夸大性的幻想,赢政之类的人物都喜欢大工程,大工程是他们的“自信”的外化。符合现实的需要还好,问题是他们的大工程即使并不十分符合现实需要,只要能建设,他们还是宁愿去建。——现实的功用是一个幌子,实际他们想建的是一个纪念碑,给他们自己的纪念碑,希望千秋万世被人们记住。

我预言,这样的能写出秦以后中国人痛苦的伟大作家如果出现,十有八九将是一个或者一些女人。原因是,像孟姜女一样的女人,更容易以一个母亲的心去感受,更能够了解我们民族的痛苦,更关键的是她们也有更强的悲悯之心。我有一个旁证,那就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痛苦,目前表达得最清晰的人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张纯如。这是因为这个伟大的女子,真正有一颗母亲一样的心,这颗心能够真正地为那些南京受害者而痛。面对人间惨剧,男人更会产生义愤,对造成惨剧的恶魔的义愤;女人则更多的是悲悯,对受害者的悲悯。这两种情绪都有价值,而且不能相互取代。张纯如可以说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孟姜女。她虽然已经去世了,据说是自杀,但是我认为也许更应该叫做他杀,她被邪恶势力所杀害,但是,她的声音将永远回荡,直到正义完全实现。而这个痛苦完全被化解的那一天,将会有一个新的孟姜女,一个更伟大的张纯如,能够直面我们民族更深的痛苦,能够真正地哭出来,能够悲悯内心依旧被奴役的人们,从而哭倒压抑的“长城”,使“范杞梁”能够从长城下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