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无论何时,让孩子知道“我爱你”

2022-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明心1413

LynnLiu:

        无论何时,让孩子知道“我爱你”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曾说:孩子只有感觉好,才会表现得更好。

        亲子之间不是不能有矛盾,而是即便吵架,也不影响家人相爱。

      我们可以彼此冷静一下,但不必冷暴力。

          我们可以表达反对立场,但不必攻击威胁。

          我们可以不发表意见,但不必落井下石。

          能做到这些,孩子再唱反调,也不会变坏。父母再愤怒,也不会伤害。

        亲子之爱,本来就是不问你是谁,只因你是你。

长相思:

家长总会有对孩子的问题夸大的倾向。

因为大人的生活变化少,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孩子是时刻都在变化的。他现在的某个小行为、情绪,本来只是他一时的状态,碰巧被家长看到。而且是他总体状态中的一个小局部细节。家长很容易就给它放大,推而广之,看作是个大问题。

有很多小事,与其揪住不放,不如换个环境,换个活动,转换一下,也许他的情绪和表现就又不同了。

比如,有时孩子只是小抱怨一下,或者遇到个小困难,畏难退缩一下,不一定代表他在观念上、决策上有很大的改变。不必严阵以待,非要干预解决。

如果把问题夸大,为此大动干戈,往往家长自己的过激反应,本身又变成问题。其实最初没什么大事。

生活像个水流一样,是动态的,要流动起来,允许事情发生、变化。不要硬去停下来,纠结于一点。

在这个生活流里,我们自己要保持平稳,少一些抓马。  (罗玲)

LynnLiu:

        当孩子的情感能得到父母好好回应时,他们就会更加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并聆听、思考父母的建议;

        并且,当孩子进步的喜悦被父母肯定时,他们会有一种成就被看见的感觉,然后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的: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在于给讲过什么道理。而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感受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

        而创造这种体验并不需要高难度的技巧,只需当孩子分享出自己的情感,父母能够给到他有温度的回应。

        要知道,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人身上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

        只有当这些部分表达出来,能被稳稳接住,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欢迎我的。

        得到这样的祝福后,孩子即使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有些欠缺,也依然会热爱生活,永远会想办法把自己活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