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四狗的自述

迈着沉重的步伐,我被簇拥着进入了大四这个圈子。一个开始要为吃的发愁,为没有住的地方发愁的阶段。
九月份即将逝去,我惶惶不安。每天都摇摆不定。
银行网申开始了,公务员考试时间出来了,各大企业也陆续开始了招聘活动。而我,该去往何方?
我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来思考横亘在我面前的三条路: 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
第一,我认为考研是最适合我的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发觉我非常喜欢学习,想要学习,只钻研一个方面,做学术,成为在某方面的专家。
使我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比较突然的。大三下学期选修了一门课程,叫做人力测评。这可能是我大学学习生活中让我思想迸发的一门课程了。我有了一个想法:写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相关的论文。我经常会有很多大胆的想法,但我会克制。不过这个想法的可实施性好像还蛮强的,而且很巧合,那段时间我正在读关于写张居正的书。我认为他的一些理念对于今天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很多人把他当做一个政治家,改革家,我却说他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以我开始翻看描写张居正的书籍,熊召政的《张居正》,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万历十五年》,还去看了明朝1566,还是做了很多准备。一切都是从无到有。我下载了知网的许多期刊,一篇篇的阅读。学习论文撰写的方法,想要模仿一下格式。我也破天荒的给老师发了email, 让她帮我看看自己的想法思路的正确性,我开始投入了。一个多月,没有上课的时间里我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看书,研究,很多时候也只是有一点思绪,憋出几个字,但是这种感觉让你沉浸其中。你只是在尝试着写一篇论文,可是你的表现好像在跟我讲你在拯救地球,刻不容缓,谁都不能干预我。

但是很不幸,这件事情无疾而终。期末到来,回家的心开始骚动,图书馆也没有全部开放。想要坚持一个理由就够了,而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你制造了一大堆的借口。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花费那么多时间最终你也只能写出一篇糟糕的文章,成本太过昂贵,还不如将时间花在一些更有用的地方上,比如找实习,为你将来找工作铺好路。直到今日,我还处在矛盾中:如果你的兴趣没办法养活现在的你,那你要放弃你的兴趣吗?
有人会问,既然你那么想走学术道路,考研呗。可是我拒绝了。
首先,我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我再读研,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是穷怕了的孩子,所以不能高瞻远瞩,为了更美好的以后投资,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赚钱。在我们农村,虽说上大学不是件稀罕事情,但是许多人的观念是女生没必要有那么高的学历。我在初高中的想法也差不多。我认为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照样可以赚很多钱,生活得很好。但是三年过去,回过头,我十分感谢父母坚持让我上大学。因为真的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在老一辈的人眼中,上大学意味着一份好的工作。经常会有人跟我父母说:"现在你们培养孩子上学,以后可以享福了。"我希望父母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也抱着很大的期望吧,可我不知道能不能够。
其次,考研路太远,我不知道轻易的做出决定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我对自己没有太大的信心。嗯,我害怕失败。我们学校考研的人数应该有30%,可最终考上的比例只有5%。我退却了。
第二条路:找工作。抓住了大三的尾巴,匆匆忙忙的准备了证件照,找了简历模版,听了一些面试的技巧,我开始了找工作的道路。只有等到写简历的时候才知道大学过的如此苍白。我要如何把空白的地方填满。
我的第一个问题:
我想要做什么?我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没有特别感兴趣的。
第二个问题:
我能干什么?只在大一的时候担任班干部,偶尔参加志愿者活动和一些小比赛,考了几本证书的我能够担任什么工作。
我尽力的把自己的简历写的看起来不那么空洞。我申请了人力资源实习生的岗位,这也许会让我觉得有趣一点吧。获得了两个面试机会,一个是前程无忧,一个是今日头条。
我非常珍惜第一次的面试机会,自己反复练习了该讲些什么,做了充足准备。有点紧张,但也顺利完成了面试。自我感觉不错,因为面试官还问了我路程的远近以及暑假如何解决住宿问题。
但一面试完我就觉得我不会来这边上班。第一,当我刚进写字楼到了前程无忧时,面试官不在。我询问公司里的人,他们叫我等会儿,那边竟然没有椅子,我就干站着好久了。第二,办公环境和我想象中的有出入。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地方,但总觉得很压抑,大家很冷漠。第三,做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地铁,还做了两趟公交,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路程太远了。第四,第一次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感受一下面试的氛围。
相比于第一次面试,第二次面试好像没有势在必得的想法,准备并不比充分。而且让我意外的是竟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我都可以感觉到自己说话颤抖的声音,而且最后因为讨论时间过了,我们的结果很失败,选择的人会很少,这些人中也没有包括我。
接下来就是暑期了,只能回家一边投简历等消息,一边在家各种忙活。
第三条路:被迫走上考公务员。当我不想考研在找工作的时候,考公务员的想法冒出来了.我其实是有点排斥的,因为体制内的生活可能不适合想自由的我,但是家里的生活太舒适了,让我感到可怕。从六月份在学校的小小想法到七月初在家中想法的不断冒出。7月15日,发了一个朋友圈:要向生活低头了。只要是自己愿意低头就没关系。

接下来的时间到今天我还在这条路上行走着,但是我又开始犹豫了。秋招慢慢展开,我要不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我考不上了呢?所以我想缓一下,停下了我盲目的准备简历,听宣讲会,开始了思考:
1.每天都在干什么?
平常时间上课,闲暇时间看看书,喜欢历史文学,看看纪录片。
2.为什么干这些事情?
作为工商管理的学生,大三才意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想要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能够上课的时间也只有一两个月了
我始终坚信看课外书的帮助是非常大的。高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悲惨的世界》,冉阿让高尚的人格震撼到了我,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人生观。还有很多很多书,受益匪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黑格尔讲过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上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教训。"这让我想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发展的曲折,早期对历史文化的不够重视。另外,我也沉迷于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那些人。在那样的时代下,他们为何做出那样的选择。孰是孰非,他们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想回古代瞧一瞧。
3.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吗?
我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并不会给我带来物质上的好处,反而让我困扰。可是这些事情,我总能全身心投入,并让我充实,因为他们就是我感兴趣的。
4.如果不满意,你做了什么?
总体上还满意,还想做的更好。
5.你的梦想是什么?
两条路 现在公务员是我的目标,想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找一份工作赚钱,然后想当一名乡村教师。
6.你是谁?
在父母眼中,扮演孩子的角色,在老师眼中,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可抛开这些角色扮演,你会是谁?
7.你为什么而活?
很自私,为自己而活。
不管最后我走了哪一条路,过上了怎样的生活,都没关系,那都是生活。不要忘记当初你做决定的那一刻你可没有后悔。

《The Road Not Taken 》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