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满意度曲线”
最近有点拼,脑力上的那种,虽然精神上乐在其中,但身体开始抗议了。早上吃过饭看了条微信消息,还没来得及回复,就沉沉睡去。
梦里住进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山庄,干净的落地窗大得超乎想象,白色纱帘在山风中起舞,描摹着窗外的山峦溪流。顷刻之间,大雨倾盆,有一扇门怎么也关不上,冷雨飘进来打湿了米色毛绒地毯,我急匆匆去找负责人解决问题,正张皇失措满山谷跑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女人讲话的声音,一句接着一句地讲,但又不急不躁,慢慢将我从梦境唤回现实。
醒来后那个女声还在继续,我费劲地把散着的头发拢起来,让脖颈露出来消汗。哦,原来是妹妹在上网课。有经验的女教师在有条不紊地讲课,没什么互动,一句接着一句,讲着生物工程、基因编辑之类的东西。一个个曾经看到就头疼的词语,现在听来居然懂了不少。
人的智慧果然是与日俱增的啊,哪怕是我这样的废柴,较之过去也成长了很多。
我混沌的脑子在老师智慧的声音中逐渐清明,梦里不愉快的东西开始消散,只留下了白纱帘在落地窗前翩翩起舞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会不会将来有一天,我真的住进了那样一个山庄,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回想多年前的这个梦,感慨“果然人生的一切都是注定的呢”……
可能是老师讲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之类的课题引起了我的一些科幻联想,也可能是最近看的一些书引发了我的宿命感。我又想起了这张图:
可以叫“人生满意度曲线”吧?看到这张图我第一时间分享给了一个姐妹——我们经常互相分享一些没什么用但是有点意思的东西——后面跟着一句:“感觉我们的人生都是被安排好的一样,按照程序设定。”
半个小时后她回复我了:“啊,我不这样的。”后面跟着一张图:
我一愣,又觉得确实如此。我也经常跟人说“我比以前好太多了”这样的话,小学的时候经常被同学孤立,初中的时候开始有了一两个朋友,高中的时候开始敞开心扉学着与人相处,大学的时候开始接受自己的人生设定不再总是敏感纠结,毕业后开始独立解决一切我以前绝对想象不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点点变成了现在的我自己。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比上一个人生阶段更棒,哪怕自己远没有达到大多数人的幸福标准,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不幸福。照着这样的轨迹一直走下去,以后的人生路会走得更加坦然吧。
“也不知道我们是真幸福了,还是想开了。”姐妹感慨道。深聊了就发现,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想开了,活在当下,感觉人生幸福。
这就又联想到了日本。最近连着读了几本关于日本的书,也就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思考。以前我以为村上春树热衷于跑步是个人特立独行,看了《强风吹拂》才发现,原来跑步是举国热爱(当然也可能是小说夸大了,不过看书友评论,日本人会每年举家看长跑赛事直播是真的)。再联想到《日本沉没》里日本经济规划都要计算好大震概率,以防止一条动车路线修到一半地壳变动接不上了。就有点理解日本动漫为什么有那么多《清风吹拂》这样的青春热血番,也有点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收纳术那么厉害,为什么日本人人都会做手账。在那种前途未卜、命运不由自己掌控的环境中,利用好分秒时间和微小空间,活在当下,才会不觉人生虚妄吧。
当然这些纯属我狭隘的自我联想,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肯定不可能我三言两语就总结出来了。
但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经常会觉得很累,累得“像留守老人顶着大太阳打了八十八桶井水,又把它们背到村头给麦子浇水,最后发现浇的是邻居家的地”,累得做个梦都要在倾盆大雨里跑得满身泥泞,也可以试着感受细碎的幸福,把时间花在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上:
花时间睡眠、吃饭、赚钱、陪伴家人、亲近自然,花时间冲浪、滑雪、读书、与人相爱。喝很多咖啡,见很多朋友,花时间做快乐事,哪怕只是看一下午云,发一下午呆。
讨厌的人不给眼神,无聊的事不给情绪,时间可贵,不值得浪费在让我变丑陋变消极的事物上。
微博@阿胖万事屋
也许我们真的是千辛万苦才求得这幅身躯,来到这个世上,遇到眼前、身边、心中的这许多人,约定好共度这一生。
所以,不要轻易辜负呀。
我是洛小宅,一个爱读书的宅女,偶尔讲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