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人总避免不了的就是生老病死,好像无论时间长短,都是要有这么一个过程,而医院和看病的存在,就是把这个过程尽可能地延长。
印象中自己小时候身体免疫力不好,总是隔三差五地生病。那个时候看病好像也成了有规律很频繁的事情。
小时候中医还是比较流行的。可能也是老一辈人对中医的信任或者是看老中医的习惯。父亲在我生病的时候看中医比较多。
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完全是因为记忆里那一碗碗乌黑难以下咽的中药。即使是现在,一回忆起来,满脑子都在弥漫着中药味。好像成一种条件反射。
二十多年前交通还不是很顺畅,从家里到县城要骑自行车一个多小时。就那样,每当生病的时候,父亲就会骑着那台二八大杠自行车带着我去县城医院看病。去的时候穿过冬日的晨雾,穿过夏天的烈阳,回来时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分开包装的中药。
那个时候还没有中药代煎代加工的服务。医院没有,外面药店当然也没有。中药要拿回家自己去煎。这就用到了煎中药的砂锅。
之前在五金店和地摊上很容易买到砂锅。现在可能是吃中药的少了,或者是代加工中药的普及。砂锅除了饭店做饭用,其它地方已很难寻到踪迹。
中药的魅力在于辨证论治,在于配伍和阴阳调和,一人一方。煎熬中药也讲究火候时间。
两三个小时后,把杂七杂八的中药材浓缩成了一碗乌黑的汤,说真的捏着鼻子都很难喝下去,即使喝下去,打个嗝也会不小心吐出来。很难想象当时自己都是怎么喝下去的,也难怪爸妈总是说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在农村在之前关于生病吃药有很多的说法。比如熬中药的药渣要倒在村头的十字路口,寓意是让过往车马行人把疾病一同带走。同样病好了以后是不能把熬中药的砂锅留在家里的,要在十字路口打碎,寓意疾病永不再来,以后也再也用不到砂锅了。
当然这些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下次生病的时候还会去再买新的砂锅,然后做着同样重复的事情。
后来不知道到是由于传承出现了问题,还是人们就医习惯的改变,中医好像有些没落了。之前那些有着白胡子慈颜善目,一看就让人敬畏的老中医很难再看到,即便医院了有中医门诊和相关科室,好像他们让你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开单出去做各种检查化验。
望闻问切在浮躁的社会和大量的人流下变得不值一提。一切都好像是流水线一样。检查出报告,开药去指定地方拿药。医者仁心,有时也难敌物欲横流的侵蚀。
有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一个医生不收红包都会被作为典型大肆表扬,反过来想想,这不就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吗?
时代的车轮永远向前,现代化的医院设备,就医流程让看病变得方便快捷。只是有那么一刻我会怀念,一个老者一边给我把着脉,一边慈祥地看着我,让我不那么不安,拥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