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视角

最近读到博友一篇关于职场纷扰的文章,我这位旁观者,即使一向奉行“云无心以出岫”处世态度,读罢此文,都无法做到真正的自在又逍遥,淡淡一笑置若罔闻。可想而知当事人这几年饱尝了多少痛苦和煎熬。
简而言之,热心待人的她遭遇了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校园版。对方得名得利,达到目的后,立即翻脸,恩将仇报。
我很想帮博友拔除心中这根刺,即使拔不掉心头刺,我不妨做一番心理按摩,好荡涤心胸,尽快解开心结。
同事三分亲。要分清职场关系和私下友谊。同事之间肯定很难存在肝胆相照的纯粹友谊。如果有,那也得是双方不做同事以后。这两人还得三观契合,个性和胸怀相匹敌,才会携手共进,把酒言欢。
这工作不是自己的全部。如果在家庭和工作两者不能兼顾时,我肯定首选家庭,会毅然放弃职场的隐形上升空间。
既然已想通,必然不会介意别人的升迁。多年前,一位前辈曾点透我:“即使你不帮某某,某某也会找其他人帮忙,结果还是一样。你没必要无限放大你帮忙的后果,让你为之气结。”
是的,在过尽千帆,阅遍万舟后,我学会跳出三界外,用上帝的视角来看职场的得失成败。
不要无限放大所谓的失败,让自己郁郁寡欢,耿耿于怀,给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更不会为此与对方在职场针锋相对。有那时间和精力,我会多读多少书,学多少技能。
我早就学会在精神上放空自己,一出校园,云淡风轻,天高地阔。
所谓吃亏,意气之争,是指一时一地而言,放在漫长的一生,就算不是一瞬与永恒做对比,蝼蚁与大象之区别,也会发现一粟之于沧海,不值一提。
当年李政道与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两人曾经为排名先后有过争执,似乎显得双方境界不高。只是几十年过去,杨振宁喜欢面对媒体高调曝光他的一举一动,李政道却一直默默致力于科学与艺术跨领域研究。孰是孰非,心知肚明,一目了然。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只愿博友尽快走出心灵雾霾,尽快释怀。不用鲜衣怒马,快意恩仇。让自己尽快成长,不做棋盘上的棋子,要做自己生命棋盘上的弈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