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职场菜鸟成长记

职场人如何提高心理韧性,打造自己的“抗压金钟罩”?

2020-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洋葱书单

面对挫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但为什么有的人会被负面情绪击垮,而有的人却能迎难而上?

在《麦肯锡情绪管理课》一书中,作者高杉尚孝给出了一个很别致的答案:“因为前者产生了坏的负面情绪,而后者产生了好的负面情绪”。

1、负面情绪也分好坏

我们都知道情绪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按照“常识”,大部分人都认为正面情绪是好的,而负面情绪是坏的。

但其实负面情绪,也分好坏!

坏的负面情绪指的是:会导致我们产生坏行为的情绪。例如:“不安”会导致我们做出“逃避”这种坏的行为;“愤怒”会导致我们做出“攻击”这种坏的行为;“情绪低落”会导致我们陷入自我封闭;“罪恶感”会导致我们产生自我否定。

好的负面情绪指的则是:到引导我们产生好行为的情绪。例如:“担心”会导致我们做出“提前准备”的行为;“不快”会导致我们做出“协商”的行为;“悲伤”会推动我们去分享;“自责”会促进我们去反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产生了好的负面情绪,而我们却产生了坏的负面情绪?”

2、思维方式决定情绪好坏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认为:决定人产生不同类型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思维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发现自己坏的思维方式,并尝试去拥抱好的思维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好的,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坏的?

3、将“绝对型思维”改为“愿望型思维”

在《麦肯锡情绪管理课》一书中,作者高杉尚孝认为“绝对型思维”是不好的,而“愿望型思维”是好的。

抱有“绝对型思维”的人总是会用“一定”“必须”“绝对要”等词汇来定义自己和他人。例如:

今年我一定要升职成功;

领导必须站在我的立场上理解我的难处;

同事绝对不应该当众批评我。

而持“愿望型思维”的人总是将目标定位为“愿望”。例如: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年能升职成功(但我也知道这件事存在失败的可能);

我希望领导能站在我的立场理解我的难处(但我也知道并非所有领导都具备这样的换位思考能力);

我希望同事不要当众批评我(当我也知道如果犯了错,被当众批评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当你一直维持“绝对型思维”时,你是无法理解和接受挫折发生这个事实的,因为在你的大脑预设中,这件事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而如果你无法接受事实,就容易陷入坏的负面情绪中,无法理性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反之,当你拥抱了“愿望型思维”,你既能肯定了目标的重要性,又可以接受目标无法达成的可能性。当“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你虽然情绪也是负面的,但还是能从理性上接受,并理性的梳理自己的处境,从而做出好的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