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源自无知
“医生们开着自己不太熟悉的药,诊治着自己不甚了解的病情,评判着自己一无所知的人体。”颠覆医疗这本书开篇就引申了250年托尔泰抛出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足提供个性、精准的医疗服务。该书就是作者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具有革命思维的产品描述来论述颠覆医疗的可行性:
医疗产业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融合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利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医疗的数据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目前能提供医生的价值仅仅是参考价值,或者说为了升职加薪写论文提供素材罢了(我想医生更有发言权),同时对于我们患者来说,也只能看到症状的表象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源,对医生的依赖性非常强,其实我觉得这也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很久之前去医院看了一场病,医生建议做个CT检查,然后看检查结果是否考虑手术。进入放射科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我有点沮丧:人一进医院就跟牲畜没什么区别,说进机器就得进机器,说动刀就得动刀。在人们努力维护自身权利,苛求实现生命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却在疾病面前,轻而易举地就将生命的支配权交给了医生,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出门打的,我已将生命交给司机支配;上了飞机,我已将生命交给机长支配;来到医院,我已将生命交给医生支配。自打来到世上之后,我们对生命的支配权渐渐地被稀释、被分割、被剥夺,我的生命有一部分属于司机,一部分属于医生,一部分属于疾病,甚至一部分属于一只蚊子、一只苍蝇...是的,我们就是因为不在行,不了解,所以依赖性很大,对于生命的敬畏被放大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埃里克托普给了我们一起期望,可穿戴设备,基因测序,身体数据化、序列化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越发了解自己,不再害怕和恐惧,我相信每个人都将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换言之,医生会成为我们的健康顾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确实是这样,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这条路我们也走的不会轻松,结合《大数据时代》中的一个观点”执迷于精准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我们对于精准医疗还需要好好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