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读书

#短毛猫书房#《机器新娘》37:批判教育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18人  我叫陈庆红

连着两篇是对工业社会教育的提醒。

昨天一篇,今天另一篇。

第49篇 教育

广告插图

今天的广告仍然是书籍。书籍的内容往往是社会潮流的表征。这一本出版于大半个世纪前的自我教育的书揭示了什么状况?

篇首的问题我已经很久不摘录了,因为大多问题在文中有表现有答案。但今天这篇麦克卢汉先生提出的4个问题值得在读正文之前先过脑子。

你敢不理睬职业教育中的印第安人爱情似的呼唤吗?

我们要适应业已过去的东西,我们大家要自我调节以适应这个调节的过程吗?

学校必须魅力四射,以便和服装模特、流行时尚、电视竞争吗?

除非你变成赌博机里的弹丸,否则你就永远中不了头彩?

第一个问题是能否摆脱职业教育的功利吗?

第三个问题是学校教育如何与娱乐世界竞争?该不该竞争?是否老师要吸引学生进课堂,就得像之前新东方一些老师那样群魔乱舞?

第四个问题是体制与成就是不是存在必然关系?你要在某个体制中达到很高的成就,是不是就得归附于那个体系?

带着这些问题,我进入正文。

1

在今天的美国,教育是改善社会地位的最佳的手段。教育也是提高赚钱能力的最好的道路。与此同时,工商界里靠积累经验而获得升迁的人。

就像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成为最大的社会升迁的自动扶梯。

再多诟病,有一点也无法否认,就是应试教育在输送人上非常高效。著名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工厂一词准确了揭示了应试教育的机制——学校教给学生的是考试要考的内容,靠前还帮学生猜测要靠的内容,然后考试,通过盖个戳,大学了。这样的体制跟工厂岗前培训有什么区别?

但是我们对老师又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来要求老师,但是给予他们不高的收入,俯首甘为孺子牛,忘记了老师们其实大多只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给传送带上的产品加入固定的内容,然后传给下一个工位。

麦克卢汉先生这本书写于1950年代,当时他如此描述美国教师的位置:

教师自愿接受非竞争性的贫困,则对社会上的人为金钱报酬而你争我夺。反过来社会用不信任和鄙视的态度来加以报复,人们不信任他的动机,鄙视他地位低下、缺乏魄力。美国教师受命成为民主机会与启蒙的工具。在父母的心中,老师必须胜过父母,即使家长的经济情况比老师好的多。

这非常尴尬。

2、教育的目的

教育既是社会升迁的机器或社会流动的动力,又是一套很粗糙的设备,其产品常常思想狭隘,有时甚至是不可救药。学生之所以接受教育,唯一的理由是教育能够把他们与经济和官僚体制更加有效的联系起来。他们最美好的年华与能力,变成了自我奴役的手段。他们抓住教育机会的目的是希望和别人一样有财力。

教育成了快速融入工业大生产的手段。这本来也无可厚非,热门专业、冷门专业,问题在于思想的单一与狭隘。企业推行《把信交给加西亚》我们能够理解,为了他体系的顺畅运行,可是教育也为了保障自身体制的顺畅运行,去掉枝枝蔓蔓、拔掉眼中的杂草,打造出来的当然也是狭隘的产品。

这依然还是流水线的逻辑。流水线不欢迎意外。

先生发问:产业经济的基本原理,追求着最大限度的利润。生产是为了使用,但产品的使用期要尽可能短。但是教育是为了使用吗?那是当然的,但为谁所使用又使用多长时间呢?


克林顿竞选时说:关键是经济,笨蛋!

一切以经济为导向,培养没有骨气、八面玲珑的人,就出现了《优秀的绵羊》!

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传授超然的态度,不培养衡量人的目标的能力,它奴性十足、脱离实际。其原因是,如果它培养头脑发达、人格独立的学生,它输送的人就是市场不需求的人。

市场需要的是从不出错的机器人。机器人取代人走上流水线岗位,就是一个明证。如果不是机器人更有优势,人又怎么会被取代?

强有力的经济不能够容忍尾大不掉、失去中央控制的力量。

一切的原因并不复杂,工业力量依赖许多无力的个体,许多人对自己的处境深表气愤。集装箱的崛起带来了码头工人的集体失业,高效的力量因此受到了码头工人的抵制,如果这种抵制消失,大概集装箱会提前很多年普及。工会的力量此时得到体现。

3、大企业与超人

拥有卑微力量的人渴望拥有超人,但漫画毕竟只是虚幻,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自己与宏大的非人格化企业结合起来。

在幻想之中,他就认同了一个力量庞大的单位,于是这个单位就成了小人物自我实现以成为超人的渠道。

要醒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