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诗魂一一桃源诗社人间好诗

品唐诗(二十三)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诺鸫竹隐

品唐诗(二十三)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民间登高,是为消灾祈福的,杜甫的《登高》,却给人一种无限萧瑟荒凉之感。个人身世之悲,以及抑郁不得志之苦,都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沉郁顿挫,使人读来,感伤之情,不可遏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想这一幅画面,是怎样的阔大雄奇!以此阔景写哀情,情更哀矣!风急天高,猿声哀啭,怎一个九曲回肠!渚清沙白,鸟自盘旋,又怎一个“凄清"了得!仰首而又远视,无边落木,乃萧萧而下一一看到了、听到了…不尽长江,又滚滚而来一一看到了、听到了一一这不分明是时光流远而万物渐落么?

        读诗写诗,常说一些烂熟之语,所谓“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之类。只须说,在这里,老杜之情,是无边的延伸和浸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客”,非“做客”,乃常年奔波流徙,不得定居也!以多病之躯,独登此台一一其“独”,非止于“孤”。比较一下:“独在异乡为异客",“独酌无相亲",“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老杜之“独”,乃独自承受宇宙艰深之苦、人生万般之难也一一艰难苦恨,发繁霜也;潦倒一躯,连浊酒亦停而不得饮也…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都得到体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品唐诗(二十三)

2019.12.6.己亥冬月十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