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完美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完美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17人  空思我

小时候,学习历史,看到曾经的先辈,从石器时代走来,经历战乱、奴役、病痛,那时心想,眼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日子,没有战争、剥削、压迫,有充足的粮食、温暖的衣物,以及治愈疾病的良药,真的是好到极致。随着年龄渐长,懂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眼界、思想和意识的狭隘之处,也渐渐明白了朱光潜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写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那句话——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背后的深切含义。

朱光潜先生(1897年-1986年),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心理学、哲学等的学习和研究,其文章著作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句话乍看之下,令人迷惑不解,实则却是大道至简。如果我们的生活是至善至美,寻不到一丝瑕疵和不足,那真是神仙般的日子,但正是因为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和只知吃睡的猪,有何区别?而身居不完美的世界,我们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去努力奋斗,追逐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这让我们幸福。每当达成一个目标之后,欣喜之余,踌躇满志地看向另一个目的地,那种胸有成竹,不怕艰险的万丈豪情,方是生命的底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在欧洲求学时所著,岁月流逝,时光已过近百年,但书中所写仍是震慑人心,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朱先生对读书、动静和生活的观点,让我颇有感触。

犹记得中学时期,同学拿了一本小说,课间时,我无意翻了几页,恰被老师看到,没有二话,直接没收。我对同学很愧疚,为此事也感到很委屈、很羞愧。那时,课外书被认为是“洪水猛兽”,必须彻底完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隔绝。现在想来,当真是愚蠢至极。这大千世界的学问,岂是课本里的文章所能包罗的?诚然,中学生定力不够,怕其沉溺于各种诱惑,不能专心学习,可是以偏概全,我们都成了井底之蛙,守着固定的知识,为着考试的成绩,把最好的学习时光用在了没有主见、想法和自由意志的知识里,实在是很可惜。所幸,近年来又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拘泥于工具书、小说、哲学、散文等,但正如朱先生所言,“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但“价值”本就因人而异,你可以从工具书中学会使用PPT,也可以从一本小说收获快乐,更可以从前人先辈的经历中感受人性的善恶。读书的乐趣,在文字之间,更在头脑之中。

如果说读书属“静”,那么运动则属“动”了。强健的体魄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村上春树先生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详细讲述了他与跑步的不解之缘,热衷马拉松、铁人三项的他,在运动中收获的健康身体和头脑风暴,都成为他写作的坚实后盾。因此,不妨放下手机中的游戏、写字台前的书本、手中的冰激凌,从沙发上、床上、椅子上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迈出“运动”的第一步。

生活,是如此不完美,让人心生叹息,也让人心生希望。眼前的困境让人苦恼和伤怀,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一颗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用自己的双脚去前进,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步步向着希望的远方走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