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心理简友广场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2024-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观水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国藩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他的生活哲学,被后人总结为“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句话不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章子怡在电影微博之夜,获得“年度影响力电影人”的殊荣,她从影25年拿边了国际国内影坛大大小小的奖项,她哽咽着感谢了恩师加伯乐张艺谋带领他走入精彩的电影世界,他在获奖感言的最后那句话,打动了台下以及屏幕前无数观众:“过往不念,当下不杂,未来不惧”。章子怡在离婚声明中提到两个人的分开,“没有是非对错之争,分离不代表辜负和背叛,生活的悲喜喝哭了,本就不是简单的是非评判。”和往事告别,放下过去才能轻装前行,固执地粘着过去的错误,就永远走不出心里的阴影,最终害了自己。佛说:“一念放下,万般自由。”

只有智者能对当下有清醒的认识,罗素曾说:人的放纵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短时间让你快乐的东西,一定能够让你感到痛苦,反之,那些让你痛苦的东西,最终都能让你功成名就。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只有克制才能达到。”作人,放纵是本能,就像奶头乐,刺激人感官,麻痹人神经,让人获得短暂的满足和欢愉。因此,要做到当下不杂就需要有长远的大目标,分阶段的小目标,以自律的精神,踏实肯干的态度,在低谷时不彷徨,在得意处不狂妄,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力量和地位,才能做到当下不杂。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人为钱焦虑,有些人为官苦恼,有些人为长寿寻找灵丹妙药,世俗之人难以摆脱世俗的牵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说:绝大部分人读书工作只是为了生活,但必须有一部分人需要“脱俗”。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生命的丰盈而努力读书,他们不去想明天是什么,他们为“道”而活着。中国的孔子、颜回、阮籍、陶渊明等人,外国的苏格拉底、哥白尼、马克思等人,他们的生命行走在探索真理的路途,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悠然的过好每一天,纵使贫穷潦倒,纵使刑罚加身,对他们来讲,生命就是一场和心灵或者真理的邂逅旅行。

能做到这样的人是脱俗的,也是纯真的,是极致的,也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高尚的。

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