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意力”的一些思考(下)
在上一篇的文章里,我们一起探究了“注意力”的本质,以及衡量注意力大小的两个纬度;再简单的梳理了“元认知”和“注意力”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用“坐享”来训练注意力。
在写文的过程中,对“注意力>时间>金钱”这个公式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本篇文章我们一起追寻“注意力”对于个人的核心价值,期待和你一起探讨!
笑来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主要针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来说,他认为只有“注意力”集中(专注)的时间利用效率最高。
注意力其实也就是个人调用大脑的“思考(程序)”并保持其运行的能力。
由于人的大脑和电脑有着非常多的相似性,通过电脑来理解人脑的运行,是很“费曼”的方式。
在没有“注意力”的时候,人脑就像一台电脑开机后不加载任何程序的状态。虽然有着维护系统的后台进程运行,但没有运行解决问题的程序,这样的电脑开多长时间对你有价值吗?显然没有。
而当你使用“注意力”时,就好像你打开了电脑里的WPS程序开始写文章、画表格或做PPT的时候,这台电脑对你才是有用的。类比你的大脑开始运行你需要的程序,你的大脑对你就有了思考的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注意力”能力,保持大脑围绕价值运转,积极提高自己的思维密度(思维时间)。
一、为什么人的注意力如此的宝贵?
人的“注意力”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控制了大脑“程序”加载的“专注和持续”。
注意力不够强的大脑会对环境输入的各种信息(噪音)进行反应,导致原大脑“程序”的切换或中断。
1.大脑加载某个特定“程序”时,常常受到感官接收的实时环境信息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信息还要求你必须做出回应时)
大脑当下加载“程序”和电脑加载相比:
电脑只需要双击快捷方式就能准确加载,并且未点击程序不大可能自动运行来抢占计算资源。
而大脑加载程序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的影响非常大:一般的,人脑首先会自动加载眼睛看到的内容,接下来是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输入的内容(程序)。他们会抢占大脑的计算资源,导致原本运行的程序中断或切换。
你可以想想小孩子没有“注意力”的状态,任何新奇的东西都能瞬间将他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或者对于他喜欢的东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2.大脑加载某个特定“程序”时,受个人情绪状态影响较大。
例如,当你面试时,只能感觉到现场紧张气氛,你极度担心是否能通过,而大脑对于要回答的问题会一片空白。
当你刚刚失败后,你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那种无能为力的心态,会让你放弃理性思考。
3.没有注意力的加持,人脑会本能的休息或者运行低耗能程序。
就是没有任何明确输入的情况下,人脑会遵循“节约能量”的本能,什么都不加载(什么都不想)。
和电脑只需双击那个快捷方式必定会运行指定的程序不同。人脑加载的程序常常不受人的控制,特别是在没有“元认知”的刻意觉察下,往往都是被自动驾驶的(就是加载什么程序根本不是你说了算的)
二、注意力就是“断舍离”
断舍离的核心:抛弃当下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只选取自己当下最需要的东西。
注意力的核心:把大脑的思考集中到自己当下觉得最重要的内容上。
当你做到思考上的“断舍离”!就是做到了注意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