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行为》解读7:怎样理解基因和环境
昨天讲了阶级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让我们了解到儿童是无辜的,我们无法在出生的时候选择家庭选择父母,我们注定会被童年的环境塑造,好消息是我们成年以后可以改变自身的环境。
今天我们换个话题,讲讲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一个因素--基因。从基因的角度看看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哪些是基因决定的,哪些是环境决定的。
现在,我们已经信服了人是一种动物。表现不仅仅是人的身体由血肉组成的,还表现在人的行为是由大脑硬件决定的。
杏仁核大一点小一点,睾酮和催产素的多少,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
而组成这些硬件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严格按照基因图纸制造出来的,所以基因对人有重要的影响。
要想理解基因,我们首先要弄懂两个概念。一个是“基因的表达”,一个是“基因的版本”。
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都写在DNA中。如果基因是一本书,那么基因就是书本里面描写蛋白质的段落,这个段落占整本书的5%,完整的记载着每个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剩下的95%,是别的内容,包括基因表达需要的“转录因子”,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基因的开关。
什么时候复制一个蛋白质,如何复制,不是基因自己说了算,要转录因子允许你复制,那么这段基因才能被表达出来。
而转录因子由环境决定,比如当我们体能不足的时候(身体环境),相关的转录因子就会开始工作,它会启动相关的基因,制造葡萄糖转运蛋白,这个蛋白可以吸收葡萄糖,我们的身体就可以获得能量了。
这个过程表明,基因能决定复制出什么样的蛋白质,而环境决定你是否需要这种蛋白质。
而“基因的版本”则是同样功能 的基因,其中的编码可以有差别,基因的版本描写了那些人与人天生的差别。比如同样是制造血清素,有的基因版本效率就高,有的基因版本效率低。
这就造成一些孩子天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孩子天生对审美艺术有天赋,差距就在于基因的版本的不同。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人与人的不同,一方面来自环境影响,环境决定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来自基因版本的影响。
科学家为了研究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谁大谁小,发明了一个概念,叫“遗传力”。
遗传力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的版本不同决定的。有个学科叫“行为遗传学”,专门研究人在不同环境成长带来的行为特点。
设想如果一对同卵双胞胎刚出生就被两个不同的家庭领养了,这两个家庭环境相差很大,等他们长大后,如果科学家发现他们身上仍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证明了那些共同之处是由遗传决定的吗?
这种研究充满了争议,最后研究基因对人的影响,差不多都在40%到60%之间。
行为遗传学又对三个基因完全一样的老鼠进行实验,用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养大,但是给它们创造的环境完全相同,包括温度,湿度,住的笼子,吃的食物等都一样。然而就这样,它们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却大不一样。
所以动物对生长环境非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哪怕是同卵双胞胎,长大以后的表现处事大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研究方法,叫“分子遗传学”,通过这个研究同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同一个基因版本对人的影响,跟环境非常有关系。
比如有个基因叫MAOA战士基因,它的一个版本能让人对威胁更敏感,更容易记住恐惧。但是这个效应在一般人身上很难体现,对于一个正常长大的人来说,就算临床也难以看出来。但是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虐待恐惧中的人来说,这个基因版本就会让他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
所以,基因总是与环境互相作用,我们不能离开环境谈基因。
不过遗传力研究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孩子,基因影响越大;社会地位越低的孩子,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富人家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70%由基因决定,因为他有足够的条件,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
相比之下,穷人家的孩子,只有10%是由基因决定。哪怕他有潜在的天赋,他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太多能力去挖掘孩子的天赋,最终能发挥多少,几乎只能取决于环境允许他发挥多少。
这个悲剧是,很多穷人家的孩子环境之差,根本轮不到拼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