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简友广场读书

人人都有选择,与其抱怨不如优化选择

2024-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陆华胥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804/9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最近重读了《了不起的我》,这是一本自我之书、成长之书。

在书中,作者陈海贤博士基于自己十几年的心理学咨询经验及思考,融合借鉴多个心理学流派理念,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瓶颈期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层面阐述。

同时,提出一套成长突破的系统方法,给出一系列个人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帮助我们直击种种问题,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今天开始分享重读时的感想。

0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哪怕看上去别无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学习、健身、社交,这是自己一系列工作选择的结果。

别人不懂我,没有人理解我的苦衷,支持我的决定,这是自己选择沟通方式后的结果。

人生只能这样过,无聊乏味的工作,波澜不惊的生活,这还是自我选择后的结果。

哪里是没有选择呢?只不过让自己陷在一个思维陷阱中了。要么是最好的选择,要么就是没有选择,直接选择性忽略了没那么好的选择。

可是,现实的情况,最好的选择一步到位基本不太可能,很多时候是不断优化选择、持续试错,才能提高做选择的能力,做出来的选择才能越来越好。

与其抱怨没有选择,不如想想自己选择了什么,导致现在这样的境地,想一想如果想要改变现状,怎么选择才有用、价值更大,哪些事情能带来新体验、新视角,打破固有理念、经验的局限,拓展自我的边界。

02

为什么改变自己很难?因为我们习惯在舒适区待着,如果总是处在失控的边缘,跨出舒适区,大脑认为有危险,前方情况不明,不如回舒适区猫着。

所以,对于已经习惯的模式、环境,不去贸然彻底改变,让自己的习惯受到干扰,而是可以从改变一小部分入手,在熟悉的体验、模式、环境中,陆续添加那一点点不一样。

在办公环境中,改变一个角落;经常用PPT汇报,试一下半脱稿汇报;平时看书,尝试换成听书的方式。这样的微调整,只是和熟悉的有一点不一样,而这就能种下改变的种子。

做不到,没什么大不了,下次再尝试。做到了,也不会让习惯系统太过恐慌,因为看起来还是原来那样,可长此以往,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03

象与骑象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经典比喻,用来象征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感性犹如力量巨大的大象,可是不够那么聪明,还很任性,理性是正确的,可是有时候却力量不足,作为骑象人要想办法去控制引导强过自己的大象,硬来是不行的,一定得是讲究方法。

那么怎么引导大象往某个方向走呢?让感性的力量投注在正确的事情上,促进自我改变与成长?

检验人生假设,挖掘惯性想法的背后,有没有一个不恰当的假设,让假设的基础松动。

小步子原理,不看远处的目标,专注脚下的路,走一步,再走一步,行稳致远。

培养“环境场”,让环境、空间、工具和事情形成连接组合,处在某个场中就做某件事,专注、愉悦、仪式感。

情感触动,负面情绪看似强力,实则会伤到感性,反弹的力量不容小觑,与其如此,不如正向鼓励,不如爱自己。

改变自己为什么难?因为我们要跟强大的感性去交互,让它走出舒适区,拥抱不确定性。

所以,多一些理解包容,改变的过程,不求多快多彻底,勇敢又可控,循序渐进,才能前进。

04

现实中,成长型心智模式比较少,而防御型心智模式司空见惯。特别是它的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发现自己有时候也会表现出来这几种消极的思维倾向,严重的时候,会陷入其中,影响了正确思考、高效行动。

就像人不能把自己提起来离开地面,自己也不能在一种思维中解决问题。所以,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是多看书,心理学的书,个人成长类的书,都看看,反复看,了解各种心智模式的内涵、假设及优劣,发现自己心智模式上的缺口或者不当假设。

然后对症下药,按照好的心智模式,去调整前提假设,做出相应的反应,让自己能摆脱不好的心智模式带来的负面循环,进入好的心智模式,体验到正向循环的好处。

二是多看成功案例,不管是书中的,还是网络上的,又或者现实中遇到的成功人士、优秀高手,从他们的观念、经历和方法中汲取营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让新的想法进来,打破自己僵化、应该及绝对化的旧思维框架,鼓励自己去学习更灵活、更有成效的做法。

哪怕就是在一些小事、细节上抄作业,也能促使自己更新思维,促成良好改变的发生。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