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

2022-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青猫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看到许多教育家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成长而不是成功”。我不禁思考,到底什么是成长,如何才能成长。所以便有了这篇文章,记录一下我的随想。当然,我还没有查阅相关书籍,所以以下的一些思考主观性比较强,仅供大家参考。

成长的本质

在回答“什么是成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创作者是如何表达人物的成长的。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吉塔在听到父亲的那句“明早五点来找我”后,突然间明白自己参赛的意义;在小说《三体》中,当罗辑沉入冰湖,他突然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游戏《行尸走肉》中,当克莱曼婷不得不向尸变的李开枪时,她突然明白自己将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在阅读一则故事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主角会在某一个时间段突然觉醒,产生与之前不同的行为,此时我们会说他成长了。这样的成长方式我把它称作突破型成长,它往往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一个瞬间他的认知突然发生了改变(通常是正向的改变,可以理解为认知升级),从而影响了他之后的行为。而这种改变往往需要一个契机,或者说一个诱因,它可以是任何我们可感受到的事物。例如,他人的一句话,书中的一个观点,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或是现实中发生的一个事件等等都可以作为引起我们实现突破型成长的一个契机。

当然,个人认为,成长不只有突破型成长这一种类型。如果我们把成长看做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表现,那么除了突然间的,认知层面上的提升,是不是还存在渐进的,能力层面上的提升?例如在完成大学学习之后,我们有了基本的学科素养,思考问题,人际交往等能力,这些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一种成长---渐变型成长。这种成长往往是缓慢的,短期内看不出来的,且主要是能力,技能方面的提升。

那么现在,我可以基本回答出成长的本质了。成长的本质是一种提升,大致包括认知层面上的提升以及能力,技能层面的提升。

突破型成长与渐变型成长的差异与联系

前面我已经引入了两种成长类型的概念,接下来我将继续讨论这两种成长的本质区别以及联系。

在提升的层面上,突破型成长提升的是认知层面,而渐变型成长提升的则是能力层面,而这也是这两种成长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

举个例子,刚进入大学时,你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是:朋友越多越好。于是你通过学习各种交往技巧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在某一个时刻,你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突然改变了: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构建亲密关系,找到“知己”才是关键。于是你不再执迷于和各种人交朋友,学会了主动放弃自己不需要的关系,转而去提升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可见,案例中的“你”既有突破型的成长,又有渐变型的成长。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处在不同的认知层面时,我们所做的渐变型成长也就不一样。当我觉得朋友是多多益善时,我会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而当我觉得亲密关系更重要时,我会去提升构建亲密关系的能力。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突破型成长更像是一位指导者,负责提供方向,指引我们前行,给我们做事的动机。而渐变型成长则像是一位执行者,会去做一些更具体的行动,但依赖于指导者所提供的方向。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骑象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骑象人负责提供方向,但缺乏执行力;而大象具有充沛的执行力,但视线相对局限。

如何成长

基本理清成长的本质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使我们得到切实的成长,这里我还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分别分析如何实现突破型成长及渐进型成长。

如何实现突破型成长

其实在生活中,特别是经历过应试教育的我们,相对而言并不太缺少渐变型成长。因为我们为了准备考试,会完成老师安排的各种任务,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执行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但可惜的是,认知层面的锻炼就相对欠缺。但突破型成长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突破型成长会让你发现更好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你对作业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巩固已知,发现未知。那么你做作业的方式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一方面当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做作业之后,你会获得相应的动机从而更愿意去做;另一方面当你理解了作业的本质之后,你就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处理作业,例如不再按部就班按照老师的任务去做,而是只做自己需要的,甚至给自己加作业,这样一来,成绩自然比为对作业改变认知时的成绩要高。

而从非功利的角度来看,突破型成长会让你改变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从而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更加轻松从容,即会让你减少对生活的焦虑感,提高主观幸福感。例如当你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可比性。那么当你看到其他人都做的事而你没做事你也不会感到焦虑,因为你知道你只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花了这么多篇幅,我只是想强调突破成长对我们的重要性,但却被我们忽略,同时也是希望能够让你对突破型成长产生新的认知,从而给予你进行突破型成长的动力。

好了,接下来我就来具体探讨到底如何才能实现突破型成长。回到我们开头举的几个案例,你会发现那些突破型成长是不可控的,它必须依赖一些契机,而这些契机不由我们直接决定,我称这种突破型成长为被动突破型成长。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主动寻找可以由我们决定的契机,从而实现突破型成长。答案是可行的。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突破型成长的机制。表面上看,突破型成长似乎是一瞬间的事,但本质上,它也需要时间上的积累,只不过这种积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而最终在显意识上展现,于是让我们觉得这是一瞬间完成的。

我们的大脑其实有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专注思维,一种是发散思维。专注思维发生在显意识层面,而发散思维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而当你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就是之前潜意识已经进行了深度加工(即发散思维在起作用),最终出现在显意识层面,最终让你产生这种感觉。了解了它的机制之后,怎么实现它就相对清晰了。(注意,接下来我所说的方法都是针对于实现主动突破型成长而非被动,毕竟后者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控制的。)

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突破型成长本质是认知在潜意识中的积累最终在显意识中得到改变。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快速积累认知。什么方式呢?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了,你会发现你当下的很多困惑前人早已思考过,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快速积累与刷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形成系统且稳定的三观。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认知极点,它的意思是当你对某个事物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即达到某个极点时),你自然会产生相应的行动。所以,当你发现你当下没有做某件的动力时,不妨停下来,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当你达到认知极点即实现突破型成长后,你自然会去决定做或不做的。

留白

在生活中,列出详细的计划清单有利于我们实现渐进型成长,但是,我们的计划一定不能完全排满,试着留出一些空白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做你平常没想过要做的事,例如,尝试学习新的技能或是想过领域的知识,去一个你从来没去过的地方,看一场新电影,玩一款新游戏,参与一场新活动等等。总之,给自己留出尝试新事物的时间,因为一味做自己做过的事情,只会提升最该件事的熟练度,提高相关能力,这只是渐进型成长,但如果不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我们的认知水平就会永远滞留,永远得不到提升。我们可以把突破型成长看做“技术爆炸”,它相当于一种技术革新,例如电脑的诞生,这就是突破,而电脑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是渐进。所以,如果我们完全没有突破型成长,那就好比我一味训练自己跑步,最终就算刷新了世界纪录,也没有汽车跑得快。

开放

如果我们故步自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就缺少了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即缺少了提升认知水平的机会。所以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正如哲学家们所说,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接受新思想,以这样一个态度对待世界才能实现突破型成长。就像我之前也会觉得游戏是洪水猛兽,会扰乱人的心智,所以每每自己在玩完游戏后都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但当我开始接触一些独立游戏作品,我才慢慢意识到原来游戏也是一种艺术(被成为第九艺术),它集音乐,美术,文字于一体,再加上极强的互动性,同样也能带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不再对游戏产生偏见,反而会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感受它,将它视为同电影,文学,画作一样精彩的艺术作品。自然,我的主观幸福感得到提升。

如何实现渐变型成长

培养动机

我在学习观(5)中讨论过我们如何提升学习动力,其中的一个角度就是培养做这件事的动机,实际上就是先实现突破型成长,正如在上文提到的认知极点这一概念。所以,如果你对某件事提不起动力,不妨先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提升对该事物的认知水平,慢慢培养做这件事的动机。

减少大脑后台工作时间

要想实现渐变型成长,我们就需要有一定的整块时间内培养相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消耗大脑中大量的认知资源,所以此时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大脑后台工作时间以节省认知资源。概括来讲,就是要减少碎片化信息的输入,例如减少短视频,社交软件的输入,可以将其放在一个整块的时间里去做。减少自身的内耗,修炼被讨厌的勇气。以及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对于一些不必要的事,不必纠结,凭第一感觉选择就好。

我们为什么要成长

聊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成长,最后我想再聊聊我们为什么要成长,也算是给大家增加成长的一个认知,从而提高成长的动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人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原因,最终都指向幸福。而成长也不例外,成长确实能让我们收获幸福。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但它更多的是会提高你的主观幸福感,会让你在面对一些看起来致命的问题时泰然自若;会让你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找到自己所爱;会让你充满激情,时时保持乐观。会让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这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