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入门详解(六)- 日志切割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运维朱工
上一章讲解了nginx的目录加密功能,本章重点介绍nginx的日志切割。
在第二章,我们探讨了nginx的常用命令,如果还不熟悉,可以去看着练习几遍。
我们可以通过"/usr/local/nginx/sbin/nginx -s"命令向nginx的主进程(master进程)发送信号,这些信号有stop、quit、reopen、以及reload。
那么其中的reopen,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我们可以使用reopen来实现日志切割。
第一步:进入日志目录:
cd /usr/local/nginx/logs/
第二步:重命名日志文件:
]# mv access{,.$(date +%F)}.log
]# ls
access.2019-07-24.log error.log nginx.pid
ps:重命名后,nginx日志仍然会写入到"access.2019-07-24.log"文件中,并不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access.log"文件。
即使你手动创建了一个新的"access.log"文件,nginx仍然会把日志写入到重命名后的"access.2019-07-24.log"文件中。
这是因为nginx进程读写日志文件时,是通过文件描述符去操作的,虽然我们修改了原"access.log"文件的文件名,但是原文件描述符与文件本身的对应关系仍然存在。
所以,重命名后,我们需要让nginx重新打开一个新文件,以便将新的日志写入到新文件中。
第三步:发送信号:
nginx -s reopen
执行完上述命令后,日志目录中自动生成了一个新的"access.log"文件,
再次访问nginx,会发现新生成的日志已经写入到了新生成的"access.log"文件中了。
原理解析:
发送信号,其实是执行: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日志切割,你可以任意选择。
定期执行:
日志切割时企业中常规动作,我们不会每天去手工执行一遍命令,通常是让脚本自己执行,于是我们可以将这个动作写进任务计划,每天凌晨自动执行。
脚本:
#!/bin/bash
#by lutixia
#########################
s_log="/usr/local/nginx/logs/access.log"
d_log="/data/backup/nginx-$(date +%F).log"
d_log_dir="/data/backup"
#判断备份目录是否存在,不存在则创建
if [ ! -d "$d_log_dir" ];then
mkdir -p "$d_log_dir"
fi
#判断原日志文件是否存在,存在则移动并改名
if [ -f "$s_log" ];then
mv "$s_log" "$d_log"
fi
#以下两条命令任选其一: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open
if [ $? -eq 0 ];then
echo "$(date +%F) 日志切割成功"
fi
写入任务计划:
在/var/spool/cron/root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每天11:59分自动切割日志:
59 23 * * * /bin/sh nginx_cut_log.sh >>/tmp/nginx_cut.log 2>&1
到这里简单的日志切割工作就完成啦。
这将是nginx系列文章,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笨办法学linux ,获取最近文章更新及精品软件,软件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