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苦难与福”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145人  细雨后的月光石
聊聊“苦难与福”

感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常常可以用来安慰刚刚受完难的人,就似说“哎呀,人的霉运是有限的啦, 你一次性用完了所有霉运啦,以后肯定都是福气与好事儿。” 也能用于鼓励正在经历苦难的人,就似说“再坚强点儿,再坚持下,挺过难关就是胜利,风雨后见彩虹!”

也可以是我们心里酸溜溜时的慰藉品,“他这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当初那赴死的差事竟然也能活着回来,还闹来这么多奖赏!”

这句话被我分到了“官话”一派,所谓言之无物。因为,人人都是想要大福气,却并不想经历大苦难的。

这个星期四,我看了Erwin McManus的视频分享《The Last Arrow(最后一箭)》,Erwin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他抗癌成功,并继续力图让每天都活的精彩。他说“痛苦的背后,是伟大”,是痛苦让我们跳脱出平庸。这个分享,让我启动了对苦难与福气的重新思考。

苦难可以是毁灭的,比如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携子自杀;苦难可以是让人仇恨的,比如长期遭受家暴的人一反抗就是杀掉施暴之人。苦难可以是让人麻木的,比如被性侵后对恋爱失去兴趣;苦难有时也并不会带来本质的改变,只是让人更习惯苦难。

并不是人人都能在苦难中不死,有时既便肉体活着,也如死了般。

Erwin完成了摘除癌细胞的手术。他躺在病床上,醒过来,他说他要起来走一走。妻子和护士说,“不,你不能。” 他说,“不,我可以,我必须要这么做。体会这种痛苦,痛苦会告诉我,我能忍受什么。” 于是,他站起来,试图挪动。一点儿点儿向前,痛感钻入他的大脑,他觉得每一步都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 但是他继续,他说要“walk in the pain”,在痛苦中行走。必须真的感受,经历,才能真正的走出。

苦难可能会让人转变。重生文常见的开篇便是,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活在了这个身体里。对外解释的时候便说,“大难不死,想明白了些事情”,倒也轻易过关,大抵这理由被大家普遍认可。

人们习惯追逐不需要的,忽略需要的,毁掉必要的。而经历苦难的人,如果在渡难的时候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思考压力,从胡思乱想中杀出一条路来,便能看的通透,重新找到最重要的东西。过劳的人也许会突然开始保重身体,原来忽视家庭的人也许会开始关注家庭,忧虑的人开始活在当下。

苦难给了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机会。

苦难给人相信自己的机会。

做成了一件事儿,就会相信自己还能成事儿。成功过,就会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经历过痛,就会相信自己能够忍受类似的痛。

我生老大的时候,没选无痛。很多临近产期的孕友觉得我傻,明明有舒适的方式,非要自己去遭那份罪。当时,我只想,作为女人,我应该体验这生为女人的一份特殊,没有自然的经历,永远不算完整。我在产房里等待,宫颈开了六指,5分钟一次阵痛。阵痛来的时候,腹部觉得被人撕扯,腰部像是被巨大的机器挤压。想要嘶喊,想要咒骂,想要用尽全力把肚子里的疼痛源挤出来。但由于开口不够,我不能用力,不能嘶喊,只能靠调整呼吸,忍受。我请求别人使劲掐拧我的腿,好分散注意力。护士拿出一个哭脸谱,上面画着十个小人分别表示对疼痛的十级感受。她们问我,感觉怎么样?我指着十级的那张脸,泪与汗并流。她们笑着说,那等下再痛一点儿的表情就没法描述了。我开始咒骂自己的犯傻,但咬着牙还是继续坚持着。

现在,我会庆幸有这样的经历。它让我相信我足够坚韧,可以应对未来的任何疼痛,甚至任何境遇,而绝不退缩。

苦难构建了有故事的人生。

伟大的人似乎都有传奇的故事。他们讲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就是超越常人,聪明并有资源许多。相反,失败和苦难却是他们最好的故事素材。也没办法,一个作曲家的故事总是没有失聪作曲家的故事来的吸引人。故事讲究跌宕起伏,要跌下去,才有荡气回肠的可能。广大人民群众要听的从来不是神仙飘在天上的日常,而是神仙被贬下凡,跌的头破血流,历尽艰辛重返天庭掌控大权的狗血励志文。所以,一句话说的好,“不要畏惧,勇敢去做吧!如果成功,你将欣喜,如果失败,你将收获精彩的人生。”谁不想精彩呢?

所谓大难后的福,并不是上天垂悯,而是苦难的后遗症在某些人身上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这后遗症并不是人人能得,要直面,感受,经历,走出。要像Erwin一样,在痛苦中行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